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菊梅

​陕西省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

摘要

思维导图作为图形化思维工具之一,能够在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思维导图如何运用于初中生物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之中。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正文


前言:中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所获取的。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常出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重复性强,探究性问题设计欠缺等现象。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而思维导图这种视觉化和图形化思维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它在知识整合,逻辑关系表达和思维梳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给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1.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促进知识整合与联想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中分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与联想,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网络结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明确生物概念间的内在关联,而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很好的促使其全面掌握与概括生物知识。

1.2辅助实验设计与思维拓展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在实验设计阶段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预期结果更明确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其系统化实验方案的制定。与此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启发学生创造性与探究精神。

1.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构建坚实的问题解决能力。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对实验数据做出分析和推理,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分析问题的所在从而快速的掌握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4增强学习兴趣与记忆效果

维导图图像化展示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与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2.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2.1主题选择

思维导图的主题“空气污染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的选题。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索,可以使学生在深刻地理解植物-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其观察,分析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能力。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选取这一课题开展探究,有助于唤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以及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关注,也与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相吻合。同学们可通过观察,记录及思维导图整理等方式,充分了解不同空气污染程度环境中植物生长状态及生理变化情况,并进一步理解环境因素对于生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在实验设计上,可从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情况及叶片生理指标几个角度观察记录,并可模拟出各种空气污染条件。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用思维导图来表达植物在不同污染程度时的生长状态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植物生长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在这种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用身体力行去体会环境保护的意义,而且还能发展其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全面,健康,可持续教育目标实现。

2.2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与理解,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当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掌握和实际实验运用。在思维导图的建构中,先以实验主题为核心,如“植物光合作用”等。接着,由课题引申出同光合作用有关的种种概念如“叶绿素”,“二氧化碳”,“光能”等等。然后,你就可以在导图中添加实验内容,如“观测不同光照下叶片气孔的开,闭”“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等,还有你需要的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还可以在导学案中加入实验方法,如“调整不同的光照条件”、“收集样品,测定”等。最后可扩展至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以协助学生了解实验意义与结论。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主题及有关概念,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关联,进而对实验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把握。另外,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激发其实验兴趣,便于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思考。

2.3激发思考

思维导图是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原理进行探索,指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利用光能变成化学能的生化过程,使二氧化碳、水变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它能指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及产物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考虑植物是怎样利用光合作用来合成其所需要的营养,其中包括怎样利用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矿物质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及其他营养物质。同学们通过对植物组织内淀粉分布情况的实际观察,可了解光合作用产物的分布及利用情况。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思考,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温度对光合作用的作用。可使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简易实验,模拟光合作用速率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化规律,以加深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利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探讨这些涉及课题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构建对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及能力。

2.4实验设计

对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导与整理,有助于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例如,针对“植物光合作用”这一主题,可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明确实验研究对象与目的如植物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等。列出了需要实验器材及材料清单,例如植物样本,透明容器,架子,光照强度计。根据时间序列对实验步骤进行了细致的设计,保证了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例如把植物样本置于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光合速率。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如不同光照下植物对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根据获得的数据分析,或者用图表显示数据的规律,使学生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思维导图可以基于上述步骤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实验设计引导,有助于学生建构实验方案逻辑框架,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导图上指导学生对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思考,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及解题能力。

2.5结果呈现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将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框架把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有机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深化对实验过程的认识。然后,当整理出实验结果后,同学们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分支结构对各种实验情况下的研究结果加以归类和梳理,再形成明晰的数据呈现。同时,对相关生物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平行展示,帮助学生把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以便于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利用思维导图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也可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实验数据和结论清晰呈现出来,以提高科学交流能力。另外,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考虑到不同的因素,有助于培养他们全面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及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表达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

2.6讨论与总结

思维导图对初中生物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是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数据进行整理梳理,以便更深入了解实验实施及结论。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关键步骤,变量,数据与结论间的联系,进而发展其系统化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二是通过思维导图对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与归纳,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原因,对生物学原理及科学方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在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原理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最后思维导图也可应用于对初始问题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实验后对其实验过程中假设或者问题的验证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促使其科学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的培养。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实验过程及生物学原理,发展其科学思维及实验能力。

总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有很大潜力。思维导图这种图形化知识表示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以及科学思维等,进而实现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小航,赵洪杰,梁婧,等. 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9):85-88.

[2] 张庆芳.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 家长(上旬刊),2021(5):173-174.

[3] 刘施杏.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外交流,2021,28(10):624.

[4] 万国兵.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1205-12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