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宗奎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 839009

摘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明确具体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逻辑能力展开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手段,以此优化教学效果。本文重点探讨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针对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发挥出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正文


高中物理相较于初中物理更加抽象,同时也涉及到更为深入的知识体系,若是单纯的依靠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将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实效,甚至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来强化物理学科趣味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学情境的优势,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物理学科自身魅力的基础上,养成自主探究的认知,以此巩固学习成果。

一、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内涵

情境教学主要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照现阶段的教学思路构建起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主动投入的学习,掌握多种知识1。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样的情境构建能够对他们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他们在主动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强化学习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属于素质教育和教学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高中物理课堂革新发展的必然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教师们积极强化他们的主体价值,在全面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让原本的平面化教学转化为立体化教学,使得知识应用性和联系性充分体现。结合学生自身角度分析,积极的构建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环节,在强化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养成自主探究意识和行为习惯,为思维逻辑能力和物理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二、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抽象,对于学生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若是教师采取的措施不当,将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他们出现一定的消极情绪。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分析,要采取合理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质的氛围中主动投入的学习,以便实现既定目标,为学生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强化创造条件。

(一)逻辑性

    应注重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视为主线,严格依照特定的标准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们接触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促使情景发挥出实际的感染力。为了更好的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将复习和学习同步推进,确保新知识和旧知识有逻辑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实践积极性。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性进一步增强,可以让教师们设置出的教学情境更具针对性,真正为教育教学全过程服务,促使学生们的学习实效达到预期。

(二)适宜性

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发挥出一定的辅助功能,让教师们顺利完成教学目标3。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教师应积极践行适宜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出可靠的情境教学方针,让学生在逐步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努力完成自主探究任务,真正的强化自身学习能动力,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创设优良条件。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保证学生在接触内容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要领,以此强化认知水平,展示出较为理想的学习成果。

(三)趣味性

    趣味性教学是现阶段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着基本原则。对于高中生来说,若是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进展,甚至会出现多种负面情绪,最终阻碍综合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遵循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设计出符合他们兴趣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强化课堂参与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迎合教师教学全过程,便于对知识合理的掌握和应用。

三、创设高中物理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结合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高中物理属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们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应抓住物理实验的特点,设置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直观的实验活动中全面了解相关内容,获取更加丰富的感性资料。教师必须要抓住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让他们置身于物理实验中,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获取多种知识并解答实际的疑问。物理实验中涉及到抽象和形象的知识,教师必须要将其合理地利用起来,在开展丰富的实验活动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物理定律的理解,强化自身的实践水平,为后续的学习和复习奠定坚实基础4。比如讲解到弹性势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出弹簧翻跟斗的实验,也就是在调整好斜面角度的木板上端放上一根塑料弹簧,由一名学生手拉弹簧上端将其拉成拱门的形状,在松手之后整个弹簧就会像翻跟斗一样翻转下去。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学生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通过自主探索过程去分析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解答实际原理。教师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适当点拨,让学生们了解弹簧形成拱门形状时发生了伸长形变,由此将弹性势能储存起来,进而在产生收缩弹力的情况下由于惯性运动而不停的翻动下去。这个过程中,弹簧的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呈现出相应的物理现象,学生也因此提升了学习主动性,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体系,对优化学习成果具有较大帮助。

(二)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生活中拥有较多的物理现象,若是教师可以将其和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起来,势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形象的日常生活有效衔接,真正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比如讲解到光的折射现象时,应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观,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呈现出相应的景象,使学生们在对应的氛围中感知到问题答案,明确学习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此外,还应从相应的问题展开分析,让学生们思考汽车刹车时身体前倾的原理或汽车发动时身体后倒的原理,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现象,能够让学生们感知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并主动投入到探索问题答案的环节5

(三)创设合作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属于相对抽象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较为深奥的知识,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针对性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强化自身互动实效,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合作情境的创设能够强化学生物理学习水平,教师也能通过相应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们主动配合,使其积极激发参与到课堂实践全过程。比如学习到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通过不同学生间的配合,记录好实验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明确数据是否存在误差,若发现数据有误,可以让学生在通力合作中反复操作,以便校正数据,保证正确性。

 

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这对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较大帮助,同时也能优化教师教学模式,确保具体的教学成果达到最佳,为后续各项活动的开展创造理想条件。通过本文的概述,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使其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够拥有可靠的参考依据,为学生们呈现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鑫煌. 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以鲁科版高一教材中相互作用观念教学为例[J]. 华夏教师, 2023, (29): 42-44.

[2] 曹红梅. 基于学科实践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以人教版向心力教学为例[J]. 物理教师, 2023, 44 (10): 21-25.

[3] 范永梅. 主题教育融入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为例[J]. 物理教师, 2023, 44 (08): 22-24+29.

[4] 郑映凤, 麦建华, 杨昌彪. 情境理论下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教学途径探讨——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课为例[J]. 物理教师, 2023, 44 (07): 12-16.

[5] 李春胜, 钟志鹏. 高中物理实验可视化:价值、路径与实践——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例[J]. 物理教师, 2023, 44 (05): 54-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