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趣味化方法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生活化;趣味化
正文
前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十分常见,采用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讨中,具体对生活教学途径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快速让学生掌握到知识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方法的效率。
1. 生活化与趣味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化,趣味化对于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生活化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法治概念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其更加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接受。通过真实案例及身边实例,让学生深切感受法律规定给人生带来的冲击,进而提升法治认同与信仰度。其次是趣味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游戏,互动和多媒体的方式把抽象的法治概念变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这可以较好地促进对知识的传递与理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以及道德观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也更加容易内化到自身行为准则中。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导入
2.1利用教材和案例导入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教材与案例,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步骤与方法让抽象的法治概念变得更加鲜活。首先,教师可选取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事例,如校园欺凌,小偷小盗,交通安全等等,这类事例能使学生更加轻松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运用。其次是教师可依据所选案例在教室内与学生深入探讨,并指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原则、道德观念等加以分析。教师可通过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具体个案中不同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哪些影响及所涉道德、法律等问题。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讨论个案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了解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与个人利益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另外,老师也可邀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例如社区警察,法官或者律师,交流实际案例与法治经验,促进同学们对于法治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介绍这些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法治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进而加深对道德和法治含义的认识。最后,教师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思考之中,并且倡导守法的心态,引发学生强烈的法治兴趣,让学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既了解到道德和法治的意义,又自觉地尊重法律,遵守规则。
2.2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
角色扮演与模拟活动是学生很有教育价值的经历。此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深刻认识法治理念,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遵守法律的能力。首先,明确活动目标明确主要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法律、规则的意义,还是锻炼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这些目标有助于引导设计活动内容。其次,选择适当题材如模拟小区居民自治会议或模拟案例审理。活动主题要能具体体现法治理念和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接着,清晰地进行角色设定,给每一位学生指派特定角色,提供有关背景信息,目标以及行为指引。这一做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治环境中不同人物的表现与决定。另外,创设互动氛围并安排恰当的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争论与合作。这一环境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与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法治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是跟进反思和总结,活动后组织同学们开展反思讨论并交流感想和经验。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总结活动的过程与效果,以不断改善与提高这种教育活动的质量。通过上述设计与实现,能让学生在有趣中领悟规则与法律,还能得到丰富的经验与启迪,对法治观念的养成与学生全面素养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
2.3使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资源,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精挑细选的画面,长度合适的视频以及充满情趣的音频来呈现法治有关案例,法律条文等等,让抽象的法治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形象,便于学生们理解。搞笑卡通,生动搞笑的动画片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把法治知识传达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者场景做成卡通或者动画片等形式,使学生边看边学法治。教师在呈现多媒体资源时,可通过设问的方式诱发学生的思维,增进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对法治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可设计支持互动环节如讨论和角色扮演,以帮助学生把法治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利用多媒体资源时应保证内容准确、权威,以免对学生造成误导。提出教师要认真甄别与评价多媒体资源,以保证与小学生认知水平与价值取向相一致。所以,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呈现法治知识能够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2.4利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主动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与自主学习技能。设计以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核心的团队合作游戏如模拟法庭辩论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倾听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在这些游戏中经历实践中的道德决策,促进法治知识理解。此外,本文还设计了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谜题挑战供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学到有关知识,如开设解密游戏等,在游戏中同学们一定要用道德与法治的原理去破解谜题。另外,组织知识竞赛使同学们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可采取抢答形式或者小组竞赛等方式对团队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奖励。结合课程内容建立奖励机制如发放证书,奖章或在课堂上发布成绩等,这类激励措施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也能增强其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综合运用这些趣味化游戏设计及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促进其学习动机及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们在参与博弈的同时快乐地学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
2.5融入生活经历,使其学科知识更加生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借助具体案例与实际经历可以让抽象的道德规范与法治知识更接地气,深入人心。比如在学生角色扮演课中模拟出常见校园纠纷或者冲突,如抢篮球,排队等等,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探讨如何公平分配资源和尊重他人的道德行为。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家期间与家人发生矛盾的体验,能引导同学们探索家庭成员之间如何交流,解决冲突的道德原则及方法,理解家庭法律意识及家庭规则。例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动人事迹就能促使同学们体会互助和敬业的价值及有关法治条例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的方法可通过“您觉得什么样的表现才算正确/错误?”等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这一问题牵涉到什么有关法律或者规定?”,“您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意见和解决方法?”等。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总结案例中所涉及的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这样一种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与经验出发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对于道德规范与法治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进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结语: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方法的导入,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对此,在时代的改革教学背景下,教师也要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才能有效的掌握生活化和趣味化教学方法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龚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作用探究——以《生命最宝贵》一课为例[J]. 考试周刊,2021(79):148-150.
[2] 董泉凤.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5):182.
[3] 汪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场的构建 ——《进厨房》一课反刍心得[J]. 基础教育课程,2018(12):51-55.
[4] 叶佳.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 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12):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