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作用与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曙

河北辛集中学 052360

摘要

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性较强,难度较大,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基于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基本学情,科学性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行有效性启发和引导,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增进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对接,强化高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化学情境的创设意义、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探究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从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氛围,突出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积极性,构建高质量物理课堂,强化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问题情境 创设作用 策略

正文


在教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设置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有效性启发和引导,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助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应用,强化物理课堂理实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且学习难度较大,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创建轻松、自由、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并降低物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究和解决,且还可以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趣味性,强化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趣味体验,确保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物理知识的内在魅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1

(二)培养问题意识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广泛应用,并能够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自主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对物理知识内在逻辑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三)强化理实结合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为了提升物理教学效率,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确保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连接,确保物理课程能够对生活本质进行真实呈现,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突出主体地位

为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需要强化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验,既可锻炼学生的打散思维,还可以突出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自觉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强化物理知识的深化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有效性的师生活动,强化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

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一味采取题海战术,且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难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性引导和启发,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甚至存在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与学生心理诉求不相符,严重降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性不足

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物理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在创设形式、创设内容方面缺乏创新性,与实际情况想脱离,难以激发学生的新奇感,甚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互动性不足

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较为落后,虽然创设了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课堂互动性,不利于学生自我创新和主动思考,难以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需要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强化课堂互动性,增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主动性。

三、高中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明确创设原则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需要对当前教育环境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对情境持续时间、创设方法进行针对性设计;问题情境创设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覆盖,突出物理知识难点和重点;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创设形式,确保情境创设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特殊的教育意义,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4。在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前,教师要详细了解教学大纲内容,从而为学生创设环环相扣的任务,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降低物理知识难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要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问题情境的动态化调整,保障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创设,可以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中,需要引进生活化元素,突出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互通互联,既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细节,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物理知识,真正学以致用,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多普勒效应”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该抽象性知识进行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即为什么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声音不一样?或者为什么路人听到路边汽车鸣笛声与汽车上驾驶员听到的声音不同?此外,在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怎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海市蜃楼现象?”在讲解“地球的公转”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地球上有四季变化?”等问题5。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融合生活元素,并能够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自然现象,降低物理知识学习难度,增加物理知识学习趣味性,且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理论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强化物理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融合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原理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端正科学态度,真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引进一些物理小实验,在问题引导下鼓励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进行逐步探究,从而主动构建物理知识网络,强化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6。例如,在学习“电荷及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详细掌握物体带电本质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了解,需要以物理实验为载体,向学生逐步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情境:通过干燥塑料梳子为学生梳头,发现该学生的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在此情境下,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头发飘起来说明梳子和头发之间产生引力,那这种引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此问题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得出摩擦作用会形成电荷的结论。为了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现象产生电荷?”“为什么两个物理摩擦后会产生电荷?”同过这类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对生活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发现物理本质,进一步提物理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水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并融合生活元素,联合物理实验,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保障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强化学生物理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真正构建高质量物理课堂,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强化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戴永健.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31): 27-29.

[2]石庆超. 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24): 6-8.

[3]王世运.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解读 [J]. 考试周刊, 2023, (25): 138-141.

[4]周敬基.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社会发展与管理分论坛论文集(二). 兰州新区高级中学;, 2023: 3.

[5]马中大.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作用与策略 [J]. 学周刊, 2023, (01): 115-117.

[6]单成.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解读[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一中学;, 2021: 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