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愁乐章——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培养;策略;效果评估
正文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文化馆/站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Z202418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音乐文化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乡村音乐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乡村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需求调研现状分析
乡村文化馆/站人才需求具有地域性、专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人才需求涵盖了文艺表演、文化传播、文化创意、文化管理等多个领域。针对这一特点,对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调研范围主要从音乐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就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需求的数量而言,随着乡村音乐文化的被重视度逐年提升,音乐人才需求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乡村文化馆/站需要音乐人才来丰富文化生活、举办音乐演出、开展音乐教育等活动,因此对各类音乐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其次,从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需求的类型来看,除了需要普通的音乐演奏人才外,还需要具备音乐教育能力、音乐活动策划能力、音乐文化传播能力等多方面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演奏员,更需要懂得传承与创新的多才多艺之士。
第三,在技能要求方面,乡村音乐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熟练的演奏技巧,丰富的演出经验,同时还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创意能力以及对乡村文化的热爱与理解等综合素养。
二、乡村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动力。乡村音乐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备受关注。
当前,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建设乡村文化馆/站、举办音乐节等活动来促进乡村音乐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一些乡村音乐人才也积极参与到乡村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作中,为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随着乡村音乐市场的不断扩大,乡村音乐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乡村音乐文化将与当地乡土文化相结合,产生更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最后,乡村音乐教育将逐步完善,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音乐人才。
三、音乐文化在乡村文化馆/站中的美育作用及其意义和价值
乡村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美育意义和价值。
首先,音乐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促进民众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培养。乡村文化馆/站通过举办音乐演出、展览等活动,让乡村居民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了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音乐文化可以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乡村文化馆/站不仅可以展示本土音乐文化,还可以引入外来音乐文化,丰富了乡村居民的文化体验,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最后,音乐文化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灵陶冶,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音乐作为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直抵人心,打动人的灵魂,为乡村居民提供一种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尽管乡村音乐文化发展迅猛,但在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传统师徒传帮带制和专业院校培训,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传统师徒制在乡村地区较为普遍,主要由经验丰富的音乐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徒弟音乐知识和技巧。这种模式注重实践经验的传授,但可能存在知识体系不系统、缺乏理论支持等问题。近年来,一些乡村地区与附近的专业音乐院校合作,为当地音乐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这种模式能够提供较为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受限于地理条件和交通、经费等因素,导致音乐教育受众面小、与地方乡村文化馆站的对接的持续性低。这种模式虽然能够集中优质资源,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但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持续投入和支持。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乡村音乐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然而,乡村地区音乐教师数量有限,且普遍缺乏系统的音乐专业教育背景。此外,乡村音乐教师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倾向于前往城市发展,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导致音乐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第三,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音乐教育资源差异较大,城市音乐教育水平较高,而乡村音乐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这种资源分布不均使得乡村音乐人才发展受到限制。
第四,乡村音乐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乡村地区的音乐培训机构多为零散的个体或小团体,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和培养体系,难以实现音乐人才的全面培养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最后,乡村音乐人才发展空间受限。乡村音乐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如缺乏演出机会、市场推广不足等。乡村文化馆站的音乐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难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这使得乡村音乐人才难以在音乐领域取得突破,进而影响音乐教育的吸引力。
最后,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乡村音乐教育有所关注,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办公共发〔2024〕42号》)的通知,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新时代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文化持续繁荣兴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这使得乡村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师资培训、硬件设施建设等。
五、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培养策略
为应对乡村音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必要制定有效的策略,促进乡村音乐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首先,充分考虑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制定乡村文化馆站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专业素养: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提高其专业素养,包括文艺表演、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应加强对乡村文化馆站管理、策划、组织等能力的培养,提高音乐人才的专业水平。
2.注重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时进行创新尝试,以适应乡村文化发展的需要。
3.加强文化传承:强调培养对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其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心,使他们在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4.提升综合素质:乡村文化馆/站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5.适应社会发展: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6.培养本土人才:鉴于乡村文化馆/站人才需求的地域特点,应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乡村文化发展。
7.建立分类培养体系:针对乡村文化馆/站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应建立分类培养体系,分别培养文艺表演、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以满足乡村文化馆/站的多元化需求。
8.制定长期培养计划:乡村文化馆/站人才培养应制定长期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其次,积极考虑符合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建议如下:
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其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由于乡村文化馆/站具有多样性和地域特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学会如何融合创新,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作品。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个人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提高开放式培养:对乡村文化馆/站音乐人才的培养应当具有开放性。这意味着要打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吸引外部优质资源,如高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与内部资源相结合,以丰富培养方式和内容。
3.加强校企合作:与音乐院校、艺术团体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乡村音乐人才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和演出的机会。同时,鼓励音乐院校师生到乡村开展支教活动,为乡村音乐人才提供专业指导。
4.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培养方式。
5.培育乡村音乐团队:鼓励乡村音乐人才组建或加入音乐团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氛围,激发音乐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举办音乐创作比赛、音乐研讨会等活动,鼓励音乐人才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乡村特色的音乐作品,以扩大乡村音乐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推动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
6.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促进乡村音乐人才的就业和发展。通过开展音乐人才招聘会、组织音乐人才创业培训等活动,引导乡村音乐人才积极投身乡村音乐事业,为乡村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7.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了确保乡村文化馆/站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策政府及相关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可以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等,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音乐事业。同时,为乡村音乐人才提供更多培训、考察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培养方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乡村文化馆站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也需要根据乡村文化馆/站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式,确保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六、乡村文化馆/站人才培养策略效果评估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馆/站人才培养工作,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地方政府部门应定期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梳理和调整,确保人才培养计划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相符。
2.培训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人才培养内容应贴近乡村实际,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3.人才培养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评估人才培养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情况,关注乡土人才在乡村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的实际贡献。
4.乡土人才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关注乡土人才在培训过程中的满意度与获得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5.人才培养环境的优化。评估政府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平台搭建等方面对乡村文化馆站人才培养的保障情况。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大任务,乡村文化馆/站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需要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人才是乡村文化馆/站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我们期待在政策扶持、培训提升、交流合作、培育本土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下,乡村文化馆/站人才队伍能够不断壮大,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文化馆 ( 站 ) 的 服务路径,百花[J],陕西省文化馆,2022(08)
【2】杨代林,张海丰.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文化馆(站)的服务路径[J],新理念 新机制 新举措 推动文化馆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作品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08)
【3】张兰兰,试论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0(18)
【4】陈在春,文化馆站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文化产业,山西省太原市,202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