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当代;启示
正文
引言:现代性作为一个多维度、复杂且持续演进的概念,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以来,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性不仅代表着一种技术革新和生产力飞跃的状态,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迈向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交往方式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概述
(一)资本现代性的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是其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深刻洞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无限增殖和膨胀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这种无限增殖和膨胀的过程却对人类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现代性下的劳动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自身相异化,劳动不再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异化不仅导致了劳动者的精神痛苦和身体摧残,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另外,马克思指出了资本现代性下的阶级分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本家凭借对资本的占有和控制,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工人则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这种阶级分化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正。马克思认为,资本现代性的本质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人的价值和尊严被贬低和忽视,这种以资本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矛盾,使得现代社会充满了冲突和斗争。
(二)新现代性的构建
在批判资本现代性的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了构建新现代性的设想,他认为,只有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新现代性应该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它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的实现。新现代性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现代性应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自由和权利,让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另外,新现代性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在资本现代性下,人的价值被贬低和忽视,而在新现代性中,人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和肯定。新现代性应该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新现代性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现代性应该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和矛盾,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总之,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他通过批判资本现代性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构建新现代性的设想,为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种种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三)现代性的辩证理解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和对新现代性的设想上,他还以一种辩证的视角来理解现代性,他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可能性的过程。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发展既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也引发了种种问题和挑战,这种进步和繁荣体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加强等方面。然而,现代性也带来了诸如社会不平等、生态破坏、人的异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未来。马克思并没有简单地否定现代性,而是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它,他认为,现代性中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只有正视这些矛盾和冲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此外,马克思还认为,现代性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有可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潜力和可能性的实现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克服现代性中的种种问题,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四)现代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核心议题,现代性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和技术的进步,更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发展往往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单调乏味的劳动,无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这种发展是片面的、不自由的。而在新现代性中,人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多个方面,人们应该享有基本的物质保障,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另外,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应该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各种知识、文化,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人们应该建立平等、公正、互助的社会关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性中的核心地位,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现代性的发展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
(1)寻求合理的制度安排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制度对于现代性进程的重要性,他强调,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现代性的关键所在,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框架和有效的动力,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合理的制度安排,以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性的重要基石,它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等。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和调控,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透明的环境。另外,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安全感。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确保人们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完善选举制度、加强公民参与、推动信息公开等措施,可以让人民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提高政治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也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强司法公正、加强执法力度等措施,我们可以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指导原则。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形成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民在探索现代化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还要正视现代性带来的危机和矛盾,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公等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此外,也要借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优秀成果,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重蹈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覆辙,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三)坚持科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目标。在当代中国,我们要紧密结合这一思想,坚持科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竞争,提高市场活力和效率,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要注重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我们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确保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思想方面,要坚定贯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实质。另外,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我们也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四)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强调了开放性和交融性,深刻指出了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我们坚持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更是为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深化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不断扩大我国的贸易伙伴网络,同时,要注重引进外资,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我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除了经济贸易合作,还要加强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们要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在开放中确保国家主权和安全不受侵犯。
结束语: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通过关注现代性的矛盾与冲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寻求合理的制度安排等方式,我们可以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刘清源,遆张梅. 浅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山西青年,2019(17):261.
[2] 王慧荣.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宁夏党校学报,2024,26(2):60-66.
[3] 吴敏.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西部学刊,2023(9):27-30.
[4] 刘荣荣,王琦.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对当代启示[J]. 大庆社会科学,2012(6):117-119.
[5] 池芳春,杨洪. 张载"横渠四句"的内蕴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新时代服务国家需求意识培养的视角[J]. 唐都学刊,2023,39(2):74-80.
[6] 刘春秀,伊全胜,刘芳. 列宁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理论观察,2023(4):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