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语文素养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文字识读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表达感受和情感能力等,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这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还发挥了自身的诊断和反馈功用,帮助教师直观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在提升教学质量上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作业数量太多
部分学校和老师倾向于布置大量的语文作业,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各单元包含知识点较多,除了生字等基础性内容外,还有阅读、写作等作业,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增加了他们的学业压力。这种大量练习尽管在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上起到了效果,但是也为学生带来了巨大负担。
(二)作业缺乏差异化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强调教师在面对不同性格、资质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但当前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全班布置相同的作业,作业形式呈现模式化、单一化,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设计,未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发挥潜力,或者感到无趣和枯燥。
(三)作业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多是由教师单方面制定,学生则独立完成书面形式的作业,缺乏互动性,该过程中缺乏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讨论,这极大限制了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合作中的发展。同时传统作业缺乏实践性,部分作业偏重于书本知识,缺乏实践性的内容,无法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限制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基本原则
(一)质量优先原则
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合理控制作业量,避免作业量过大,给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同时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作业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个性化差与异化原则
作业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作业内容和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互动性与合作性原则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实践性与生活化原则
作业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实践性的任务设计,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具体策略
(一)多元趣味性作业
多元兴趣的作业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入游戏、角色表演、艺术创作等趣味元素,创作变得有趣且具挑战性,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活动参与与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吸引学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快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去完成作业,达到作业练习的良好效果。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的《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之后,教师可设计三选一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根据其中的意境和描述,用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通过朗诵的形式在课堂展示;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将其抄写在精美的纸张上,并添加一些与诗意相关的插图和装饰,制作成个人的诗词手抄本。不同的作业分别适应不同兴趣的学生,以此培养其不同的能力和素养。第一个作业学生通过运用绘画技巧来展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可以培养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第二个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诵中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第三个作业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品味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手工制作技巧。通过这些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分层针对性作业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所不同。设计分层次针对性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合其学习能力的任务和材料,以满足不同同学的学习需要。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在适当的挑战下进行学习,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顿的情况,以便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这篇课文时,教师设计了自主型的分层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内容。A类作业中,教师可以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或词组,要求学生理解其含义并进行正确的运用,可以设计填空题或例句造句练习;B类作业中,教师进一步给出一些相似词语或近义词,要求学生辨析它们的差异,并运用到合适的句子中;C类作业中,教师可布置拓展性挑战题,给出一些相关的词语,要求学生进行拓展,扩大词汇的运用范围,并运用到写作中。教师通过这些分层型作业设计,不仅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指导,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桥》这篇课文,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写作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自主探究性作业
传统作业注重题海战术,以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为主,难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增加探究式作业形式,指导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的精神。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多篇民间故事时,教师可设计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一,组织学生进行民间故事的表演剧本创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将其改编成戏剧形式,并组织同学们一起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艺术修养。探究型作业二,给学生提供一个民间故事的开头或结尾部分,要求他们继续创作故事的后续情节。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故事的发展和解决办法,拓展故事的内容。探究型作业三,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民间故事,将其进行改编创作。学生可以改变故事的背景、人物角色或结局,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对故事进行重新诠释和表达。教师通过这些探究型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利用网络平台展开拓展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究民间故事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最后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促进他们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语: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逐渐将教育目标定位在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成为关键。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存在作业数量太多,缺乏差异化以及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的突出问题,教师可遵循质量优先、个性化与差异化、互动性与合作性以及实践性与生活化四原则,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优化。本文提出了设计多元趣味性作业、分层针对作业、自主探究性作业的三个具体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颖.“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1):77-78.
[2] 全梅姿.“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名师在线,2023,No.224(07):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