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在传统的中职院校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中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为了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它涉及到了很多的计算机技术,在中职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都有越来越多的运用[]。
1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教学目的
对农村中职校教师来说,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的目标是保证学生具备所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巧,以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并奠定日后事业发展的稳固根基。农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多个角度为目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教学与实践培训,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一个牢固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与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是:(1)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的认识,培养和树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与自信。(2) 侧重于学生所需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的软件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网页设计。
2农村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农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更多样化、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测试结果[]。通常,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完相关的知识之后,都会采取机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下课后立刻对相关的题目进行分析,这样就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思想。学生在对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时,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另外,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能充分地起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指导作用,由于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必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对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农村地区,一些学生曾经接触过电脑,因而对电脑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些认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更快、更顺畅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起来也更轻松,更高效。对于条件有限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电脑,并且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因此,他们的电脑基础能力比较弱,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
3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3.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性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运用相关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切实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效率,就必须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遇。例如,在网页设计学习中,使用表格来设计网页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这种方式不是网页设计的唯一方式。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一个任务:除了用表格之外,用其它方式来设计网页。当学生所讲的方式与事实不符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这些观点,而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实际的探索中,亲身体验并验证自己的思想,从而在实践探索中,独立地找出不合适的地方,获取合理的操作方式。
3.2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由于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他们在电脑基本运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老师们采取分层教学,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实施差别化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电脑基础运用水平,从而让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得到巩固,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摸清了同学们的电脑掌握程度,并且将他们按照不同的状况进行分组,以6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3个计算机能力好的同学来指导3个计算机能力差的同学[]。在讲授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具有良好基础的同学向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3创新教材内容运用
农村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内容、形式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教学。例如,在PPT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做一张完善的 PPT,让学生看到整个制作的全过程;老师还可以示范如何将图片插入到 PPT中,如何插入视频,如何制作动画等。在展示的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做 PPT,并利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使同学们制作PPT中找到快乐,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把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4思维导图,引发思考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多数以操作为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成简单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建立一个计算机的知识架构,当他们遇到各种操作技能知识的时候,可以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扩大知识面。例如,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这时,教师应在课前组织同学们做预习,然后要求同学们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归纳,这些内容要覆盖预习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及重点难点,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到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而获得更多的思维。在学生对图文混排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再次演示了一次,并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最后,让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建构这次的学习内容,使他们的操作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在时代和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工具,可以用来进行日常的工作,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中职院校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相关课程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运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少杨. 提高农村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J]. 亚太教育, 2022, (22): 26-29.
[2]冉超. 试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 (09): 89-90.
[3]黄秋梅. 初探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 (23): 11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