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雪

济南市槐荫区青少年宫第一幼儿园,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

本文探索探究式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效果,分析探究式学习理论基础,结合学前儿童认知特点,构建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观察该方法影响,有效提升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为其日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理论指引。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效果;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起点,其教学方法创新极为重要。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探究式学习核心相得益彰。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基于探究式学习教学活动。探究式学习提升学前儿童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一、探究式学习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契合点

(一)契合点一:满足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周围一切。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儿童提出问题,利用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满足儿童探索欲望,让儿童在探索中感受到学习乐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1]。例如,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儿童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幼儿亲手种植、浇水、施肥,记录植物变化。满足儿童对自然界好奇心,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契合点二: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性,鼓励儿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答案。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儿童学会如何独立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儿童需要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收集资料技能培养帮助儿童学习进步,为儿童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契合点三:激发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

探究式学习鼓励儿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激发学前儿童创新思维,培养自身创造力。教师可为儿童提供丰富材料情境,让儿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组合方式。激发儿童想象创造力,让儿童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尝试寻找新颖解决方案。

(四)契合点四:提升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让儿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技能。提升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儿童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能力,确保幼儿在面对问题时更冷静自信。

二、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学前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探究式学习,使学前儿童初步了解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如简单物理现象、生物生长基本规律等。培养儿童对数字基本概念,如数量增减、简单几何形状等,为其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训练儿童细致观察事物能力,描述事物特征变化[2]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如问题提出、假设设立、实验设计,引导儿童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儿童严谨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引导儿童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使儿童认识到科学力量,以及科学对人类社会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选择

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内容与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关联。选取贴近儿童生活话题,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使儿童容易理解新知识[3]。例如,选择与季节变化、天气现象、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相关教学内容所选内容应包含科学知识点,引发儿童思考探索。例如,选择简单物理实验或化学反应作为教学内容,让儿童通过亲手操作了解科学现象,培养儿童自身科学实验能力。结合时令、节日等元素设计探究活动例如春天可选择与植物生长相关内容,让儿童亲手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秋天选择与落叶、果实成熟等相关内容,引导儿童探索季节变化奥秘。利用节日设计特定探究活动,如制作传统节日食品。将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点融合,设计综合性探究活动。例如,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让儿童探究自然现象时学习到相关数学知识将艺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引导儿童创作艺术作品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思考。充分考虑儿童认知兴趣点不同年龄段儿童具有独特兴趣爱好,应根据儿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教学内容。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选择简单直观、易于操作教学内容年龄稍大儿童,则可选择更具挑战性和深度教学内容满足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实施

1.问题导入法

探究式学习核心在于“探究”,探究起点是一个引导性问题。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具有一定挑战开放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授有关植物生长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植物会向阳光生长?”问题,组建学习小组使展开学生思考,便于开展后续探究活动。

2.观察法

观察是科学探究基础,亦是学前儿童直观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利用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探究动物习性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或附近公园小动物,让学生亲眼看到动物生活状态,引发儿童对动物习性的思考讨论。为保证观察有效,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明确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在观察中给予学生必要指导帮助。使学生学会记录观察结果,为后续讨论提供依据。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探究式学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借助对应实验,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直观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步骤设计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教师给予学生必要指导帮助,确保实验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展开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例如,探究物体浮沉原理时,教师可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改变物体重量和体积观察物体浮沉情况。通过实验,学生可直观理解浮沉原理,培养其科学素养。

4.讨论与交流法

讨论与交流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借助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彼此观察结果、实验数据和思考过程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看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例如,在探究环保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保问题,畅想对应解决方案。

5.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教师帮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实践能力例如,教师设计“制作小型生态系统”项目,让学生亲手制作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模型。在项目实施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优化相关步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借助项目式学习,学生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运作原理,培养创新精神。为保证项目式学习有效,教师提前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在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指导帮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彼此成果在探究式学前教育中实施教学方法需要注重问题导入、观察法、实验法、讨论与交流法以及项目式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与实践中,研究探究式学习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结合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好奇心与探索欲。融合问题导入、观察、实验、讨论与交流以及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儿童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科学魅力,自身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证明探究式学习在学前教育中的潜力,为后续教育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秋珠,徐慧青,郑美妮.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与自主学习动机的关系:心理弹性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56-66.

[2] 熊雷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培养——以杭州xx学院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5):100-103.

[3] 王丽梅.国家统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5):140-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