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构建的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璐

广西合浦县第二中学 536100

摘要

新课标落地实施以来,初中历史学科面临着新的教育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教师需要积极构建“学思五环模式”,这一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实现学思结合,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效,对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大有裨益。本文将从历史教学视阈出发,分析“学思五环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探索构建该教学模式的原则,提出行之有效的构建策略,力争带给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促进初中历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构建策略

正文


引言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做好这一学科教育,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让其“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初中历史教师应拓展教学路径,构建“学思五环模式”,进一步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引领学生在历史的原野上尽情探索,从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想顺利构建“学思五环模式”,教师需要着眼于学、思、做、教、赢,以这五个教学环节作为切入点,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优化问题设计、引用时事热点、精讲历史知识、交流学习成果的方式,完成“学思五环模式”的构建,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效,帮助其夯实历史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铺垫。

一、“学思五环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一)教育内涵

“学思五环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名称可以看出,这一模式重点强调学与思,它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按照教学流程划分,这一教学模式有五个环节,即学、思、做、教、赢。所谓“学”,就是指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各个知识点,这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思”是指学生的思考过程应由浅入深,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直至顺利解决问题。“做”是指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学生需结合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教”是课堂教学总结的过程,主要是由教师精讲知识点,学生构建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框架。“赢”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利共赢,通过班级范围内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让其在互相启发中巩固学习成果,达到自己与他人共赢的状态。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从这五方面着手,对各项教学环节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优势

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思五环模式”的育人优势逐渐突出。首先,这一教学模式轻松有趣,它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让其掌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其亲身感受到探索学习的乐趣。而且,这一教学模式较为新颖,可以带给学生新鲜感,学生会对新的学习过程抱有探索欲望,其学习自主性将会显著增强[1]

其次,“学思五环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灌输教育,它不会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也不会过于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这一模式重视课堂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获取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与核心素养,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有益,能够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历史思维的进阶。

再次,“学思五环模式”适应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它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引领学生高效完成任务,释放更多的休闲时间,非常符合“双减”政策。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养成,与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求相契合。积极构建“学思五环模式”,能够推动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升级。

最后,当代学生拥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唯有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学思五环模式”是较为优质的选择,这一模式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可助力学生自主发展,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构建“学思五环模式”的基本原则

经过教师的不懈探索,“学思五环模式”取得了卓越的教学成效,但其提升空间依然很大。为了进一步提升该教学模式的育人质量,教师构建“学思五环模式”时,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石、以问题为引导、以兴趣为起始的原则,由此规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指导,打造高效有序的初中历史课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要想顺利构建“学思五环模式”,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地位,将学生视为各项教学活动的中心,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历史基础等个体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初中历史教学方案,合理构建“学思五环模式”。教师需要重点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其在接受初中历史教育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进步[2]

(二)以教材为基石

教材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石,教师构建“学思五环模式”时,应该以教材为主线,将其视为各项教学环节的连接纽带,用教材内容贯彻整节课的教学。“学思五环模式”的本质,就是学习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所有教学活动的最终落点都是教材,其根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以教材为基石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原则,教师在“学思五环模式”下开展教学时,应该以初中历史教材为本,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其分层次、分阶段融入各项教学环节,以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三)以问题为引导

“学思五环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可初中生的探究能力有限,若是教师完全放手,学生可能会遗漏部分知识,还可能走向思维误区,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会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需要遵循以问题为引导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由此保障“学思五环模式”的顺利落实,带领学生全面学习历史知识[3]

(四)以兴趣为起始

初中时期,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相对不足,面对枯燥、沉重的历史课程,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兴致缺缺的状态,这一状态将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构建“学思五环模式”时,教师应该着重展现历史学习的乐趣,以兴趣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起始。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过程,激活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历史学习目标,助力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会变得更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三、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活学习动力

构建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时,教师应该创设历史情境,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其找到学习目标,由此增强历史学习兴致。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真实史料或视频资料,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构建适宜的情境,带领学生回溯历史,从历史情境中探索新的知识。在情境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会对课堂知识萌生浓厚的好奇心,其主动探索兴趣将会愈加高涨,这是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亦是构建“学思五环模式”的前提。随着学习动力的进一步增长,课堂学习过程会变得更加顺畅,学习效果也会有质的飞跃。所以说,创设历史情境是有效的构建策略,通过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氛围,这是增强学习体验感的关键,关乎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效。

(二)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

“思”是“学思五环模式”的重要教育环节,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的思考历史事件,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优化问题设计,进一步完善课堂提问的问题链,遵循层次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原则,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其逐步深入思考课堂知识,进行有目标的探索和学习[4]。另外,教师还应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适合的时间节点提出课堂问题,给学生指明下一步的思考方向,引领其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保证其课堂学习过程的连贯性。随着历史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可能会对某一个知识点产生疑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其提出自己的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究,营造教学相长的课堂局面,这样可引领学生深层次思考历史知识。

(三)引用时事热点,开展实践互动

学习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以史为鉴,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指导当下的学习与生活。为了实现历史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教师可以积极引用时事热点,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针对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和交流。对此,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本,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引用与之有关的热点事件,让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历史知识,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剖析,找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此一来,历史知识可以顺利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关注社会要闻的习惯,还能学会活用历史知识,将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经验阅历带入生活,以此获得更好的发展。引用时事热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要引用过于抽象、高深的时事热点事件,这类事件不利于学生理解,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还会扰乱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教师引用时事热点时,需要有所取舍,一要确保热点事件易于理解,能够被学生接纳,二要保证时事热点与课堂知识的贴合性,让其发挥历史教学辅助作用,助力“学思五环模式”的构建[5]

(四)精讲历史知识,提升整体感知

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中,“教”是一项必要环节,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负责讲解,对课堂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讲,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感知,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实现思想上的升华。精讲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与学生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教师需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细致化的讲解,梳理各知识点的层次,挖掘内在联系,将所有知识点连接成串,组合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视角学习历史课程,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为保障讲解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拓展教学资源,将影视作品、人物故事、课外书籍等作为课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借此丰富“学思五环模式”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

(五)交流学习成果,实现思维进阶

要想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合作共赢,教师需要组织班级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学生展开双向地互动,依托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分享本堂课的历史学习成果,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与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其他学生可对此提出不同的历史看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为依据,调整后续的历史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全面夯实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通过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可以汲取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下,学生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会更全面,有助于其历史思维的进阶,亦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学思五环模式”的最终目标[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思五环模式”是新型教学手段,它是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做出的教学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从学、思、做、教、赢五个教学流程着手,进一步改进各个流程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逐步完成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的构建,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朱慧慧.初中历史"学思五环模式"构建分析[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4):2.

[2] 张晓伟.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000(007):113-113.

[3] 刘亮.初中历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好日子, 2020, 000(018):P.1-1.

[4] 黄杰."魂,线"交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构建与思考——听"史料中的历史学"一课有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2):16-17.

[5] 汪思琪.解读思考转变——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教学实践探微[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21):1.

[6] 戴世锋."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历史学科"五环学习法"探讨——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 2014(12):16-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