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构建情境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情境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历史知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是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在讲到“列强瓜分中国”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这段历史的具体内容。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和视频后有什么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通过情境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思考。例如在讲“一战”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一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吗?为什么会爆发一战?大家能否从这段历史中找出战争爆发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提升其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是借助历史故事、革命人物等营造良好氛围。例如在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抗日题材影片《八佰》。通过观看影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在观影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思考:“通过这部影片,你看到了什么?”“你认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哪些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遭受了哪些苦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注重教材内容解读,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通过解读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解读时,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给出正确的解读结果。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当前所处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产生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例如岳飞、文天祥等,通过播放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例如让学生对岳飞的评价可以从爱国、爱家两方面入手,然后再让学生对文天祥的评价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分析能够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对历史教材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精神进行传承与发扬。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民族大团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次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地域以及共同的经济生活。正是这种民族大团结的情感和文化,促进了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融合与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华文明。
3.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解读时,要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学习到“明清”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古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秦朝的大一统,汉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唐朝则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明朝时期,我国发展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就是“鸦片战争”。清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不思进取、盲目自大,导致清朝国力衰弱、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通过“鸦片战争”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国家在不断衰弱,但在此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人士。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向学生讲述这些爱国人士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开展主题活动教学,提升学生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如顾炎武、赵充国、岳飞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有关岳飞的书籍、影视剧、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人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相关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展关于“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
教师可以设计关于“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精神的重要性。主题班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对哪些历史人物是崇拜的,并对这些人物产生敬佩之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优秀的爱国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还可以针对自己的身边人或者是自己所熟知的历史人物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享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然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学生谈一谈对于岳飞、文天祥等爱国英雄的看法。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人物,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2.组织“岳家军”主题班会
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岳家军,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英雄人物,也让学生介绍一些英雄事迹,如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身边的英雄人物和民族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岳飞纪念馆和纪念馆内的岳飞像,了解岳飞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岳飞纪念馆或岳家军纪念馆;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岳飞是一名英雄,也更加珍惜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开展问题式教学,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结合历史知识来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生活在战争年代,你认为我们能做些什么?请你来设计一个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通过这种问题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通过这些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农社会”的情境。这个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向学生展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变化。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张照片:“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铁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选择去铁路部门工作,你会选择去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进行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例如,教师在讲到“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相关课题。
结束语:当前,教师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应提高对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构建情境化课堂、注重教材内容解读以及开展主题活动教学;其次,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构建具有时代性的历史情境,通过情境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再次,教师要组织开展问题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调查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增强家国情怀素养。总之,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程度、增强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认可程度、提高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践行程度。
参考文献:
[1]陈丽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43-44.DOI:10.16681/j.cnki.wcqe.202006019.
[2]郭扬.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147-148.
[3]薄艳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13(11):269.
[4]肖瑜.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1,No.180(35):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