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以九年级上册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语文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正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每天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复杂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本文以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详细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和案例。
一、教:梳理教材资源,明确思辨目标
(一)教材资源梳理
九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文学体裁,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挑选出适合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文本。这些文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思辨目标设定
在设定思辨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们设定的思辨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和表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学:设计学习任务,引导思辨过程
(一)学习任务设计原则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首先,任务应具有针对性,能够紧扣思辨目标,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到相应的思辨能力;其次,任务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最后,任务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具体学习任务设计
1.比较阅读任务
在比较阅读任务中,我们选取了教材中具有相似主题或风格的文本,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主题探讨任务
主题探讨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文本或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例如,在阅读《故乡》等小说文本后,我们组织学生探讨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这种探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还能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在探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引导他们用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辨水平。
3.观点阐述任务
观点阐述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议论文等文本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论据支持。例如,在阅读关于环保的议论文后,学生需要阐述自己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任务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学习任务实施策略
为了保障学习任务的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其次,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再者,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反馈;最后,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给予他们及时的评价和激励。
三、评:多元化评价,促进思辨能力提升
(一)评价原则
在评价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成果时,我们始终坚持多元化、个性化和激励性的原则。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精神,以及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具体评价策略
1.过程性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们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活跃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思辨精神。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思辨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2.结果性评价策略
结果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辨成果。我们定期组织测试、论文撰写等评价活动来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观点新颖性、论证严密性和表达清晰性等方面,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成果。
四、实践效果、反思与改进建议
(一)实践效果分析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践应用在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并独立发表见解;其次,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激发,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其次,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成果;最后,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以更好地设计和引导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是保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思辨素养。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提升思辨能力。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3.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成果,我们需要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探索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方式。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本文通过对九年级上册教材资源的梳理以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详细探讨了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宇华.高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及实践路径研究[J].新作文(教研), 2023(7):0081-0083.
[2] 陈家尧,蔡其勇.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 20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