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果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410200

摘要

本文在“1+X证书”制度下,对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其对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当前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本文讨论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策略

正文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今天,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要,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近年来“1+X证书制度的出台与实施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新途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1+X证书体系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优化,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1+X证书体系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不言而喻。该体系在给学生更清晰的学习目标与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突出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与产业变化[1]。通过取得“1+X证书”,使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与体验,从而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校企联合育人这一模式还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成长,洞察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进而对职业方向进行更准确定位。因此,基于“1+X证书制度培养高职计算机类相关人才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1+X证书体系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应首先着眼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此举是为了保证学生既能获得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与经验,以便更好的迎接将来职场中的各种挑战。

一是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把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专业课程。举例来说,在软件开发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教授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加入项目实战环节,以便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和技能[2]。同时学校可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及行业标准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实践锻炼。

二是高职院校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力度,构建完善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实训基地应配置先进设备及软件,以适应学生开展实验、实训及项目开发等活动。实验室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另外高职院校可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证书考试结合起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后,学生就能了解到自己某方面技能水平的高低,从而取得相关证书,成为找工作的有力凭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以一所高职院校为例,学校强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一起联合开发的实训项目涉及软件开发、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参与到这几个项目的实际开发工作中来,并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技能与经验。同时学校已建成若干实训基地、实验室,给学生足够的实习机会。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学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在就业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整合跨学科知识

“1+X证书体系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也需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计算机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融变得更为密切,因此,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员必须拥有跨领域的知识和全面的能力[3]

高职院校应在课程设置中增设跨学科的课程,例如数学、物理、经济学和管理学。这几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又能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可设置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跨学科知识与技能。接下来,高等职业学院应该更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组织跨学科讲座和研讨会,推动各学科间的沟通和整合。另外,学校可与企业联合研发跨学科项目及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并掌握跨学科知识及技能。整合跨学科知识既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竞争力,又能推动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以一所高职院校为例,学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设数据科学方向,内容涉及统计学、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同时学校与数学系及经济学院联合开办多门跨学科的课程及项目,这些措施在开阔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竞争力。

(三)校企联合育人

“1+X证书体系下高职计算机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也需重视校企联合育人,校企合作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方式,与企业密切合作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增强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一是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及行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具体的要求与建议,而学校可根据要求与建议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学校也可邀请企业的专家参加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成效。

二是高职院校要强化与企业的实践合作。学校可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或者实验室,给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学校也可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实际项目或者工作中去,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并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这一实践合作既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另外,高职院校也可配合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学校可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就业指导服务等,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及行业趋势。同时学校也可联合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和联合办学的合作方式,联合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一所高职院校为例,学校和许多知名企业都有密切的校企合作,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教学活动、课程设计。与此同时,学校还联合企业成立了许多实训基地、实验室等,给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另外,学校配合企业在实习和就业上进行协作,对学生职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措施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经验积累的同时,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

伴随着“1+X证书制度的进一步落实,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实践也会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该体系能进一步推动高职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变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与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覃川. 1+X证书制度: 促进类型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1): 104-108.

[2]许宇飞, 罗尧成. 1+X证书制度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 教育探索, 2021(3): 39-42.

[3]黄照, 卢军. 工程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改革与探索——以汽车电子综合实训A为例[J]. 电脑与电信, 2023(4): 1-4, 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