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困扰问题初探
摘要
关键词
边远山区农村 高中生 同伴关系困扰 初探
正文
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困扰,是一个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以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的田林县为例,这里主要居住着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限制了该地区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高中教育。这种情况导致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在同伴关系上面临更多挑战。本文将从多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改善他们处境提供见解。我们希望引起社会关注,推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健康发展,助力他们全面成长。
一、边远山区高中生同伴关系困扰现状分析
我们统计分析了近三年的心理咨询个案,主要涉及学生因同伴关系困扰而前来咨询。结果如下:
1.性别分布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高中,有部分学生因为同伴关系的问题而参与了心理咨询。根据统计数据,这些学生中,男生占了30%,女生占了70%。这个数据表明,同伴关系的困扰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现状。
在男生的同伴关系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竞争更激烈。他们通过成就和力量建立地位,可能引发嫉妒、竞争,甚至冲突。边远山区的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男生表达情感,影响深层次情感联系。
在女生群体中,同伴关系通常更为复杂细腻,根植于共同情感体验和日常互动。身处边远山区的女生承受更重社会压力,如早婚、家务责任,剥夺了她们投入学习和社交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同伴关系质量。
2.年级分布
在参与心理咨询的边远山区高中生中,因同伴关系困扰的比例在各个年级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一年级学生占了40%,二年级学生占了20%,而三年级学生则占了40%。这一数据揭示了同伴关系困扰在不同年级之间呈现出特定的差异性。
在一年级学生群体中,新生刚进高中,面对新环境和人,有陌生感和不适应。在边远山区,教育资源有限,新生缺少社交技能训练,建立同伴关系困难。不懂主动交友、有效沟通,难应对人际挑战,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在二年级,学生们已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压力,同伴关系问题可能减少。然而,学业压力增加,学生可能忽视交流和合作学习,导致新的同伴关系障碍。
在三年级,高考临近,学生们精力集中备考,同伴关系被忽视,缺乏时间和精力维护,高考压力和焦虑影响社交互动,导致紧张敏感,对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同伴关系困扰类型
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困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亲密关系问题(占比50%):一些文化、教育和生活经验的差异会导致情感交流障碍;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可能导致人际信任缺失;内心不安全感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给亲密关系带来压力。
(2)孤立与孤独感(占比30%):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社交技巧,难以建立联系,导致在社交圈中感到孤立。学生价值观与同伴不同,难以融入群体,产生孤独感。
(3)排斥与欺凌现象(占比10%):一些学生可能因着装风格、言谈方式与主流群体有差异,遭受排斥。同伴关系中,源于同龄人的不理解或歧视,他们可能面临言语侮辱或身体攻击。
(4)友谊的波动性(占比10%):随着学生成长和价值观变化,与旧友联系可能改变。家庭变动、个人原因或转学等事件可能考验友谊,导致关系不稳定。
二、边远山区高中生同伴关系困扰成因探讨
1.家庭教育缺失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高中生中,同伴关系问题很大程度上源自缺乏家庭教育。以田林县为例,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很多家长因生计需外出劳作,与孩子接触少。家长满怀期望,希望孩子通过学业改变命运,但对孩子内心世界和人际交往了解甚微。在这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交流几乎为零,亲子互动有限,更不用说深入了解孩子心理,提供人际交往建议。中学生遇到人际问题时不会向家长倾诉,尤其是长期与老人生活的孩子,人际焦虑更加严重。
肖某某,一名高一新生,家中有四名子女,她排行第三。她所面临的问题是害怕被女同学排斥,总是独自一人,不愿主动与同学交流,时常回避集体活动,甚至有时不想上课就不去。经过心理测验SCL90的评估,其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的T值超过了3.0。在她的自白中,她提到自己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刚上初中时,父母就时常谈论婚嫁之事,甚至建议她辍学打工。父亲对她的教育手段往往是棍棒相加,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学时,因不会做数学题向父亲求助,却遭到责骂,甚至鼻子被打出血,自此再也不敢向父亲求教。如今在家中,除了必要的金钱和物品需求,她与父亲之间几乎无话可说。在使用萨提亚家庭疗法时,肖某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不愿提及父母及兄弟姐妹。
2.亲子关系紧张
在边远山区,尽管家庭结构可能相对完整,但亲子关系的紧张却成为影响高中生同伴关系的显著因素。普遍而言,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不高,他们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关键角色。将孩子送入学校后,他们便认为教育责任已履行完毕,却未曾意识到家庭环境和氛围对孩子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以林某的情况为例,他在成长过程中未能获得父母充分的关注与指导。林某与母亲单独生活,然而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无法给予他足够的时间与陪伴。同时,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使得林某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相对较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林某的情感变得异常脆弱,他对同伴关系中的微妙变化表现得格外敏感。每当林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他并未从家庭中获得应有的支持和安慰,这使得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了入睡困难、失眠等健康问题。林某对同伴的言行异常敏感,有时甚至会误解同伴的无心之举,这导致了他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此外,他与母亲的关系也充满了紧张气氛。林某对母亲的叮嘱感到厌烦,常常与母亲发生冲突,这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不和谐氛围。这种紧张的亲子关系不仅对林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他与同伴的相处造成了障碍。
3.父母婚姻状况
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困扰与其父母的婚姻状况紧密相关。父母的婚姻状况是家庭环境稳定性和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孩子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首先,父母争吵、冷漠或离异会给孩子带来额外心理压力。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难获内心安全感,导致社交问题,如紧张、防备和信任困难。其次,父母的婚姻质量也影响对子女的情感支持。不良婚姻可能减少父母的支持,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影响同伴交往表现。孩子可能沟通困难,情感不足,影响同伴关系建立。此外,父母的婚姻状况也成为孩子们建立情侣关系的参考模型。如果孩子们在家庭中目睹了不健康的婚姻关系,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情感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更容易陷入同伴关系困扰中。这些孩子可能会在同伴关系中表现出对恋爱关系的不确定、对亲密关系的恐惧等问题,从而影响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以岑某为例,她的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不仅在孩子面前争吵,甚至逼问孩子将来跟谁生活。这样的婚姻状况让岑某感到窒息,对未来的伴侣关系和友谊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使她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冷漠、疏离、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等特征,从而导致同伴关系困扰。
4.家长不能让孩子学会交往技巧
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困扰很大程度上源自家长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交往技巧。这些地区的家长往往自身缺乏足够的社交技巧和经验,他们的交流方式直接而简单,缺乏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类似的问题。
以杨某为例,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对他的陪伴和教育。这种情况下,杨某的个性变得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他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他从未从父母那里学习到如何正确地与人沟通和交往。
此外,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同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在杨某的案例中,他的父母对他的问题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冷漠的态度可能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困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家长的冷漠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从而加剧他们的同伴关系困扰。
三、边远山区高中生同伴关系困扰改善建议
1.学校加强同伴关系教育
在我们边远山区的农村高中,学生同伴关系问题影响学习和成长。学校需培养改善同伴关系责任。以下是一些建议:
开展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是一种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互动来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方法。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由学生主导的活动,如同伴辅导、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同伴关系活动,包括团队游戏、互助计划和心理健康讲座等。通过积极参与,学生们将提升合作交流技巧,增强团队精神和信任感。这种互动体验对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有深远影响,为校园生活增色,促进友好和谐氛围。
为提升学生同伴关系质量,教师应积极引导关系构建,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树立正面榜样,提供即时指导援助。这将促进温馨支持成长环境,建立健康积极同伴关系。
为了打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致力于营造充满尊重与包容的文化。鼓励积极正面的学生交流与互动,学校将坚决干预破坏校园和谐的行为。努力建立让每个人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学习环境,促进良性学生互动,共同成长。
2.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服务
在农村高中,同伴关系挑战客观存在。问题需及时解决,否则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学校需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问题,促进整体福祉,确保他们在支持环境中成长。
首先,学校应构建合格心理咨询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教师和专家。团队成员需接受定期专业培训,以跟进业发展,掌握最新的心理咨询技术。这有助于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支持需求,创造全面发展环境。
其次,学校应当专门设立一间温馨而私密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们提供一处安全舒适的咨询环境。这间咨询室应配备有适宜的设施,如舒适的座椅、隔音设备以及必要的隐私保护措施,以保障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让学生能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学校应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基础知识、同伴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
3.关注学生同伴关系情况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由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高中生们在同伴关系的构建与维护上往往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为了深刻理解并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同伴交往状况,敏锐地洞察并识别潜在的困扰,随后及时介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生的同伴关系可能不够稳定,由于家庭、经济和学业的差异,这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困惑,影响学习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社交变化,提供支持和援助,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生的同伴关系可能不够稳定,由于家庭、经济和学业的差异。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困惑,影响学习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社交变化,提供支持和援助,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在边远山区农村,学生的同伴关系问题尤为重要。缺乏沟通技巧和解决能力可能导致矛盾和冲突,损害友谊和团队协作。教师和家长需指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培养社交和团队合作,以促进和谐成长。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在同伴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但受限于研究范围和资源,存在局限性。研究样本来自田林县一所农村高中,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自编问卷未涵盖所有导致同伴关系问题的因素。未来研究可采用更全面的问卷或量表,以深入探讨该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参考。
深入研究边远山区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问题,对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应该多角度切入,全面探索并为这一群体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张艳梅,(1986— ),云南曲靖市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聂瑞虹,周楠,张宇驰,方晓义.人际关系与高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自尊的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 33(6): 708-718.
[2]甘宏皓.父母冲突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亲子亲合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模型[D].青岛大学,2024.
[3]李治会.高中生校园欺凌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