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 诗意成长——“大思政”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案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杰 陈社琴

庆阳六中 745000

摘要

“大思政”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没有现成的理论依据,也没有现成的案例遵循,目前处于“真空”状态,探索阶段。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学科的班主任,现将一点粗浅的做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协同育人 诗词读写 诗意成长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实践研究(辅助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专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创建与实践研究——以庆阳第六中学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GS[2023]GHBZXZ099)


“团课八讲”是庆阳六中德育教育的一张名片,由学校团委牵头,精选政治组优秀科任教师组成主讲团队,围绕学生的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心理疏导和生涯规划选择主题、编写讲稿、开展讲座,以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我校团委书记曾做过一期团课,名为的《诗意栖居,诗意成长》,让我感触良多,启发很大。通过促膝交流,结合我个人语文学科属性和班主任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和协同育人方面做了调整和尝试。

我个人比较喜欢中国古典诗词,除了对经典古诗词的阅读记诵之外,顾随的《驼庵诗话》《漫话苏辛两词家》《谈诗说禅》,叶嘉莹的《迦陵说诗》丛书等讲诗论词的书籍都是我的案头书。读的多了,读的久了,平日里也开始写一些诗,填一点词。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明白我的管班办法了。我把个人爱好转化为班级文化,将写诗填词转化为管班策略,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管理着我的班,也爱护着我的班。

一、“木火班”的诞生与班级文化

2010年8月25日,我走进高一(9)教室,自我介绍说:我叫郭杰,杰出的杰,上木下火的杰。学生哄的笑了。一个声音说,老师,木火相克,火会把木烧成灰的。我停顿了片刻,告诉他们说,五行里的木火,不但不相克,还是相辅相成的。火生于木,所以才能钻木取火。野火为什么烧不尽?因为火激发了“草根“勃发的力量。你们现在还是少年,在学知识的成长阶段。我是木,你们是火,我期望火能借木的力量,燃出明亮的火焰。即使三年后你们离开了木火班,我也希望你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木火班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顺势提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水木清华,薪火传承”,对木火做进一步的解读它来形容木火的自然景观窗明几净清新怡人文景观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传递人与人之间温度。

二、“木火班”里的朗朗读诗声

 木火班的读诗声来源于三个方向:读名家的诗,读我的诗,读学生的诗。所有人在朗朗的读诗声里,诗意成长,共赴远方。

我们计划两年读完《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 在早中晚读时间大声诵读,努力做到会读、会背、会写、会用。久之,班里集体流行“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的口头禅,彼此都乐在其中。平日里,我会利用一切契机,为他们写诗、读诗。当他们上自习课睡觉的时候,我为他们写诗;

梳洗罢,独上逸夫楼。朗朗书声皆不是,诗文半卷为遮羞,梦里与公游。

有一天课间,李明辉过来找我,很诚恳地说:“老师,对不起,我又没有控制住自己,扣分了,您洗礼我吧!”说完,他就伸出了左手,等待我的洗礼。在木火班,我用戒尺“亲吻”学生的掌心被学生们称之为是接受我春风化雨般的洗礼,我这回没有动用戒尺,而是写了这首词,并把这首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给李明辉听。过了几天,我发现李明辉桌子右上角多了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诗文半卷难遮羞,不与周公游。”

当他们在我的劝说下理发的时候,我为他们写诗:

风华正茂二八年,拂面秋风明月前。

烦恼三千俗世落,从头再越傲书山。

郑岚心听完之后,告诉我说,老师。我不过是按照学校要求剪了头发而已,怎么会引起您这么多感慨啊!我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以后在头发上花的时间少了,自然会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多一些。她听完之后若有所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我发现她在学习上确实下的功夫比以往多了一些。在第19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中,她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她激动地告诉我说,木火,谢谢你的诗,没有你的诗,我是拿不了一等奖的。我笑着说。你能得一等奖,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不过我的诗确实也起到了一点儿催化剂的作用。说完,她会心地笑了。

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木火班朗朗的读诗声里,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写诗填词,我因势利导,举办“木火诗会”,同学们分享着自己写的诗。

向日长歌,对月书怅,多愁善感少年郎。春花秋月,音韵华章,道人常苦,天稍冷,地微霜。

挑灯夜战,挥毫锋见,意气风发心飞翔。身前金榜,榜后荣光。看今朝甜,寒窗暖,远芳香。

(《行香子·我盼六月骄阳好》)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寒春抚袖薄轻杉。自誉功名,诗酒华年。何处引怀?胡琴倦,二泉眠。

浪子回首,千金难换。老泉发愤时不晚。默如潜龙,定若大川。寅虎啸时,战六旬,破难关。

(《行香子·壬寅三联得木火劝学有感》)

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支笔、一张纸,他们会画出色彩斑斓的诗意人生。

三、“木火班”里的诗意人生

在毕业前最后一节语文课上,我站在讲台上环顾四座,五味杂陈,台上台下一片沉默。许久,我说,同学们,三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光不再,诗意长存, 今后,你们扬帆远航,我原路返回。 相信在没有我陪伴的日子里,你们的生活仍有诗意。随后,我提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首诗:

木向荣泉水始流,火烹油百锦含羞。

拜高天厚地恩赐,别古往今来怅惆。

在这迎来送往的周而复始中,木火班的朗朗诗声从未间断,已经毕业的同学依然用诗歌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诗意地栖居。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力量,让我在“为你写诗”的道路上信念更坚定,目光更坚毅,步伐更坚实。

每带一届学生,我都会和他们说:努力读书,你的生活就多了一份书卷气;努力读诗 ,你的生活又多了一份诗意。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平平仄仄,起承转合。木火班的诗意人生仍在继续,我坚信未来也会一路花开,春光常在。

 

参考文献:

[1]谢文娟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初探[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2(12)。

[2]刘卉冉  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J]. 知识经济,2020,56(15)。

[3]何正玲、常遇春  构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合力育人机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

[4]沙招友、周继超、聂羽西、高福安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育人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