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家杰

菏泽市牡丹区青年路小学 274000

摘要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氛围一般都比较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以及课堂学习效率都相对较低。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们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背景下,引入故事教学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策略。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单调,而且能够使得课堂充满生机。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育内容,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应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在多个方面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

正文


 

引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故事进行讲解。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知识传递,更关注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全面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故事教学法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在情感层面上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通过情感共鸣,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原则和法治观念。这种感性认知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为深入,也为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故事教学法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全面培养。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学生能够从中汲取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精髓。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着眼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构建。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被认为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生动有趣的特点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同时能够在情感、思维和行为层面全面培养学生[1]。在小学课堂中广泛应用,故事教学法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高他们对法治社会的认知。但现在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1.课程的设置和强度差异:部分地区的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差异,有些学校会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而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为薄弱。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素养存在差异。

2.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质量。有些地区面临教材陈旧、内容不贴合时代需求的问题。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在教材中。

3.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内容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4.考核评价体系:部分地区的考核评价体系可能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量化,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评价相对较弱。这可能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5.师资水平:一些地区存在师资水平不足的问题,导致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难以全面深入地引导学生。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需要加强。

6.社会变革的挑战

社会在不断变革,新的伦理和法治问题不断涌现。一些地区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7.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协调。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在家庭中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这也会对学校的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二、什么是故事教学法

1.含义: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以故事情节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特定的知识、价值观念或技能。这种方法通过情节的展开,角色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内容[2]

2.故事教学法的关键元素包括:

1)情节设置:故事通常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包括起承转合,以吸引学生的关注。通过生动的情节设计,教师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有趣和具体。

2)人物刻画: 在故事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冲突或取得成功。通过人物刻画,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并将教育内容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3)主题阐释:故事中蕴含着特定的主题或教育目标,通过这些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知识、道德观念或其他教育目的。

4)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教学法强调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教育主题,从而促进深层次的学习。

5)活动设计:教师可以结合故事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

三、故事教学法的优势

故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有许多优势,其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是故事教学法的一些优势:

1.激发兴趣:故事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故事中,从而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

2.情感共鸣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学生可以建立情感联系,产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使知识更具感染力和亲近感。

3.生动形象:故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人物刻画,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

4. 培养思维故事中的情节常常涉及到冲突、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融入跨学科教学故事可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使跨学科教学更为容易。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他们形成全面的认知。

6.社交性学习:在故事中,学生可以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这种社交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7.加深记忆: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往往更容易被学生记忆,相对于干燥的事实和概念,通过故事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8.个性化教学由于故事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不同类型的故事,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4-5]

四、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灵活性和生动性使其成为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的一些典型方式:

1. 明确教学目标在选择故事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想要通过故事教学法达到的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学习目标,以确保所选故事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故事: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年龄水平相适应的故事。故事情节应当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够引发讨论和思考。

3.引入故事: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开始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个故事可以与当天课程的主题相关,起到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内容的作用。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主动参与学习。

2.道德启示故事:教师选择具有道德启示的故事,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抉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这种方式通过情感共鸣和启发式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原则。

3.法治教育故事:教师选用与法治相关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了解法律法规、社会规范等内容。故事中可能涉及到公平正义、法律的约束力等概念,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4.人物模型故事:选择一些具有积极人物形象的故事,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和行为榜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良好品质的重要性。

5.道德冲突解决故事通过讲述具有道德冲突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方式强调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道德原则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6.学科整合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跨学科的故事教学。例如,通过历史故事介绍法治的发展过程,或者通过科学实验中的道德决策情境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7.鼓励学生创作故事:鼓励学生参与到故事创作中,让他们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创作相关故事。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

8.反思与总结:结束故事教学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学生的学习收获,以及如何将道德和法治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6-9]

五、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事项,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同时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1.故事选择的合适性:确保所选择的故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以及教学目标相适应。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涉及敏感话题的故事,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从中获取正面的道德和法治启示。

2.与教学目标的契合:故事应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契合。教师在选择故事时需要明确目标,确保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引导性问题设计:在讲解故事后,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引导性问题,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和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

4.尊重学生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故事的个人看法和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观点,并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安全的氛围中分享他们的意见。

5.关注教学时机:故事的讲解应与课程的整体架构相协调,确保它们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同时,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故事的讲解时长,确保它不会占用太多课堂时间,使得其他教学内容无法充分覆盖。

6.关注故事的语言和文化:教师应当确保所选故事的语言和文化内容是学生所能理解的。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陌生的词汇和文化元素,以保障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7.激发学生参与:创造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8.充分备课:教师在使用故事教学法前,应进行充分的备课。了解故事情节、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教育主题,以确保自己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结束语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情境,通过故事情节来传达道德和法治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选用与法治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了解法律法规、社会规范等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知,让他们了解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他们的思维。故事教学法可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10]

参考文献:

[1]陈庆彪.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3,(27):100-102.

[2]刘洪洪.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22,(06):15.

[3]赵新梅.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07):110-111.

[4]吴绍松.初探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中心小学;,2021:3.

[5]吕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2021:3.

[6]宋效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160.

[7]刘诗思.探析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90+92.

[8]李录平.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33):96.

[9]冷发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08):133-134.

[10]刘诗思.探析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2):90+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