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洪莺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355300

摘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引领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和应对高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高中文言文教学,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以及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种种困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诸如课前预习,课内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以及拓展训练,课后复习巩固提升方面和课外自主学习方面,结合思维导图展开。这起到了提高预习实效、突破教学重点、建构知识网络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文言文教学; 教学有效性

正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文言文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容易混淆词义,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文言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包括词性活用、省略、倒装等特点,学生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 。再者,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学生在把握作品深层内涵方面存在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文言文 。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听记。整节课课堂上循环环绕着老师的声音,以及学生抄笔记的声音。这是“填鸭式教学”。与当前的语文新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相背驰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对文言文知识点的讲解往往零散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材中的练习题也多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组织和学习工具,它运用树状图来表现思维的放射性和发散性,将主题分解为多个分支,通过简洁的关键词和图像符号将知识框架具象化。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是大脑的工作原理,即大脑在接收到一个中心概念后,会自动联想和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级概念,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网状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直观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等特点。首先,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增强记忆和理解。其次,思维导图能体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教学应用中,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运用思维导图组织课堂笔记,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这得益于思维导图的视觉化呈现增强了学生对关键信息的记忆和把握。

此外,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导入新课时,以思维导图呈现课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新知时,利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框架,可使教学环节紧扣主题,避免思路发散。在总结归纳时,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见,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维导图的分类

高中文言文思维导图的绘制重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由内向外扩散型:这类思维导图的内部可以用圆圈或者方框表示核心内容。外部也可用圆圈或者方框表示与核心内容相关的内容总体做到从内向外逐级扩散。这种思维导图模式较适合用于高中文言文字词的梳理,回顾复习已学的知识。例如:本文后文中谈到的《孔雀东南飞》文言文字词梳理方面思维导图。

2.由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扩散:这类思维导图首先是在左边或者画个大括号,然后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填充关键词。这类思维导图比较适合对文言文文章脉络的梳理。            例如《谏逐客书》全文脉络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画法

1.选好中心词。画图前需要先把 A4 纸横放,这样可放大绘图空间,更利于思维的发散。

中心词的选定。如果是整篇课文的思维导图,中心词(即整个稿纸中间的名词)一般均为课文题目。如果是局部的思维导图,中心词可以选人物、事件、文言知识点等,可根据文本内容、教学重点等来灵活处理。

中心词的位置布局。中心词的位置取决于文本的类型,所以下笔之前要对文本有宏观的认识。主要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是居中心 ,如果由中心词发散出的子主题比较多,角度比较多元,建议中心词放在中间,便于子主题从右上角顺时针排列。二是居左侧,如果由中心词发散出的子主题比较少,以纵向延伸为主,建议中心词居左边。

2.确定第一层子主题的关键词。这是绘制思维导图最关键的环节,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广泛式。对于大多数的文言文思维导图来说,第一层关键词大都包含以下信息:作家简介、历史背景、字音字形、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艺术手法、重要的文言字词用法、写作素材等。其中每一项又可以分出不同的子主题。

I专项式。重点的子主题也可以单独绘制一个专项思维导图。优点是避开广泛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弊端,更加有针对性,抓重点矛盾。

3.根据需要灵活发散下一级子主题,考虑是否需要单独建立自由主题。每一层主题词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

4.填充色彩,增加直观性。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曲直、粗细的变化可以使思维过程更加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引发联想,巩固记忆。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掌握知识要点,理清思维逻辑。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译文等知识点进行视觉化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言知识。

1.课前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通过调动以往的知识储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建构新文本的认知体系。课前的思维导图主要是用于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含义或者文段大意文章脉络方面。

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为学生布置两个预习任务:①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大意,绘制《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自选,可以是关于一词多义、古今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型的思维导图。②以“孔雀东南飞”为中心主题,绘制文章结构脉络或者情感脉络的思维导图。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检索资料的能力,又有课文下注解、工具书、教辅资料、网络等的辅助,思维导图又是以图文形式呈现,所以,学生乐意以绘图的形式进行预习,也基本能根据预习思维导图将自己能弄懂的部分绘制出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检查和评价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笔者常采用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让学习小组长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最后完善预习思维导图。通过预习成果展示,在学生方面,既能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热情,又能发现自己知识点的掌握上存在的问题,明确听课和后续学习的主要目标。在教师方面,能更准备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知识结构和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情况,及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设计。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运用思维导图,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预习的实效性,更为后续的教与学找准了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孔雀东南飞》字词句含义的课前预习思维导图

 

2.课中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上围绕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所探究的问题实现并举。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既可以引导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掌握、积累、梳理文言基础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又能通过赏析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一核翼出发,实现文言文教学(字词)到(文章)再到文化传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讲授《归去来兮辞》一课中的教学环节:先自主探究疏通文意掌握疑难字词、再小组合作探讨并绘制围绕作者陶渊明的行文思路以及情感走向思维导图,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们的思维导图,并出示参考范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言文类型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减轻学生文言文阅读难度,启发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

叙事类文言文,例如《鸿门宴》引导学生绘制故事发生的情节,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历程。引导学生用整体把握提纲挈领,从大着眼兼顾细节,领会到作者的情感走向以及写作目的

写人类的文言文,例如《苏武传》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以人物为中心,抓住主要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赏析塑造人物的手法,以及重点词语的魅力

议论类文言文,例如《六国论》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来充实论据,感受作者的论证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辨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写景类文言文,例如《登泰山记》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候可以抓住景物描写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景物的象征意义来绘制,让学生身在景中,陶然忘返。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言文类型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可以绘制以文章主旨为核心,以文章脉络为主干,以人物、情节、背景等要素为分支的思维导图等。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应培养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将文言虚词的不同含义、常见句式的结构等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在相应的分支上,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文言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3.课后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后复习环节(特别是专题复习)运用思维导图,打破了传统文言文复习“炒冷饭”式的对学过知识的再读、再背和“题海战役”式的应付大量的基础训练题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复习中自主完成或合作探究绘制思维导图时,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主题,用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充分调自己原有知识的记忆或查找资料,归纳总结,以层级的方式展开,预习时和课堂中出现的各个关键知识点在思维中跳动频率更高、更强烈,增加了记忆的强度;对先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添枝加叶”的修缮与整饬,既是对原有文言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又是对文言知识重新认知,构建宏观整体的网络结构知识,从而使庞杂、繁芜而零散的文言文碎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复习效率。让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点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且触类旁通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思维导图

 

除了应用于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外,学生还可在课文自主学习文言文时应用思维导图。将疑难问题标注在图中,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完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文章意义,积极思考问题,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当前一种新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其新奇性和思维性,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特色,以贴合学生思维发展特征的思维导图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方式梳理文言文知识脉络,从而在不断清晰明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并体味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乐趣,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思路,切实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成效,全面发展高中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焦玲燕. 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策略[J]. [1]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21.

[2]董胜业. 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J]. [1]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2022.

[3]庄晓珊.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2》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5.

[4]孙菊清. 思维导图激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 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2016.

[5]安鑫.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

 

注:本文系宁德市“十四五”(第三期)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2023JJk051”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