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漳浦剪纸艺术 润思政课堂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志勇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福建漳浦 363200)

摘要

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既要将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也要通过美育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扬漳浦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可通过结合地域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要素,将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文章分析扬漳浦剪纸艺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方法,包括以地域特色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等,旨在以艺术教育助力思政课堂教学。


关键词

扬漳浦剪纸艺术;思政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备注课题:本文系2024年度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漳浦剪纸艺术进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LX24311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教育领域,高校思政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美育来实现,而美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审美能力等方面。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美育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扬漳浦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高校可以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剪纸艺术这一载体,将思政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剪纸艺术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重要的艺术素材。

一、扬漳浦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

从内容上看,扬漳浦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扬漳浦剪纸艺术中所包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寄托。扬漳浦剪纸艺术所体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二,扬漳浦剪纸艺术蕴含着审美教育价值。在扬漳浦剪纸艺术中,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劳动人民通过剪纸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其三,扬漳浦剪纸艺术中所蕴含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功能上看,扬漳浦剪纸艺术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心灵净化和人格完善。在扬漳浦剪纸艺术中,创作者通过表达内心情感来抒发内心世界,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融入其中。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剪纸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扬漳浦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二、扬漳浦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的作用

将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可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高校思政教师可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将扬漳浦剪纸艺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剪纸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造型多样、题材丰富、寓意美好等。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引入剪纸艺术内容,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弘扬美育精神,引导正确审美观念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观念。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课程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考试成绩等。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变得被动而缺乏兴趣。将扬漳浦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中,可有效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作品、了解剪纸艺术背后的历史故事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比赛、剪纸创意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情感美、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等元素。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扬漳浦剪纸艺术内容和元素,也可使学生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三)发挥美育功能,提升审美能力

高校思政课堂中融入扬漳浦剪纸艺术内容和元素后,学生不仅能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和人文情怀,还能感受到自己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扬漳浦剪纸艺术内容和元素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培训、讲座等活动为学生讲解剪纸艺术中蕴含的丰富美学价值和人文情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布置剪纸作业、创作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通过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方法

以地域特色为依托

扬漳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剪纸艺术独具特色。从整体上看,扬漳浦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闽南地域特色,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教学中,高校可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剪纸艺术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化自信。以“闽南民俗”为例。扬漳浦地区的民间信仰色彩浓厚,当地百姓信仰“五斗米”和“妈祖”,对这些神只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在课程中引入民间信仰这一教学内容,可引导学生了解闽南民间信仰的起源、发展与传承。具体来说,可以从当地百姓崇拜“五斗米”神、妈祖神以及“五斗米”与“妈祖”结合起来介绍这三个神只的来历和故事,让学生对这三个神只有初步的认识。在了解完这三个神只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自己崇拜的对象或存在崇拜对象。接着,可以从信仰和现实生活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见是否存在崇拜对象。

以活动为载体

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也要重视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扬漳浦剪纸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可以将剪纸艺术融入到美育教育中。例如,在“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扬漳浦剪纸作品创作活动,将剪纸艺术和扬漳浦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作品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扬漳浦剪纸作品和相关资料。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感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扬漳浦剪纸艺术的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引入网络平台,比如腾讯视频、优酷视频、抖音等平台都是目前流行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扬漳浦剪纸作品发布到这些平台上,让更多人看到扬漳浦剪纸作品的魅力。同时,网络平台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扬漳浦剪纸艺术的价值和内涵,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扬漳浦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

以创新为动力

将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不仅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还要在教学手段和技术上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课程,推动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在剪纸作品欣赏模块中,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剪纸艺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高校优质的课程资源,如中国美术学院开发的“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在线平台、浙江传媒学院开发的“中国美术学院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等。利用这些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将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同时,还要利用好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拓宽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在继承传统剪纸艺术精髓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对传统剪纸艺术进行创新研究与挖掘。扬漳浦剪纸艺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创新思维助力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是艺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可借助学生的创新思维来优化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时,可设计“我是小小剪纸家”活动。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并对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展示、相互交流,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浪费”等内容来引导学生们树立节约粮食和绿色消费理念;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内容来引导学生们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来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等。总之,创新思维是促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结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注重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扬漳浦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可通过将剪纸艺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剪纸艺术在陶冶情操、引导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扬漳浦剪纸艺术的挖掘与创新,通过扬漳浦剪纸艺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扬漳浦剪纸艺术融入思政课堂中进行实践探索,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资源与思路。

参考文献:

[1] 黄宁宁. 民间剪纸艺术的"巧"与"美"[J]. 造纸信息,2024(1):107-108.

[2] 陈嘉雯. 浅谈艺术疗愈视角下的剪纸艺术[J]. 造纸信息,2023(4):95-96.

[3] 林书羽. 漳浦剪纸艺术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5):115-118.

[4] 刘淼,何小英. 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艺术探寻[J]. 法制与社会,2019(2):203-2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