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好,自然!自然美育课程活动
摘要
关键词
自然美育;泥土;创造力;教育实践
正文
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背景下,现代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逐渐减少,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为弥补这一缺失,并帮助孩子们重新找回与自然的联系,特别设计了以“泥”为主题的自然美育课程。泥土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丰富可塑性的自然材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育平台,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在玩泥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然的奥秘,学会珍惜和尊重自然环境,通过亲手操作泥土,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这一教育实践不仅是对当前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积极践行与深入探索。
一、活动设计理念
自然美育课程活动以“泥”为核心主题,其设计初衷远超出对泥土物理特性的简单探索,这一主题活动实际上是一次深度的自然教育之旅,旨在增进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与感悟,引领他们走出教室的局限,真正踏入自然的怀抱,体验大地的纯粹与真实。亲近自然是本次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师深知,大自然是最真实、最直观,同时也最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泥土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质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元素,教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孩子们亲手触摸泥土,感受它带来的每一份细腻触感,体会其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点燃,他们的探索欲望也随之蓬勃生长。通过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孩子们开始与大自然建立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联系。他们在泥土的探索中,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在无形中培养了环保意识,学会了珍惜和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自然的奥妙与伟大,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操作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重要环节,泥土的可塑性和多变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实践材料,幼儿在亲手揉捏、塑造泥土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更能学会如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幼儿实践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他们耐心和细心品质的锤炼。审美培养同样不可忽视。泥土创作既是技艺的展现,也是艺术的创造,在泥土的塑造过程中,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审美观,去发掘和创造美。这样的审美训练,能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期望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泥土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其数量有限,必须得到我们的珍视和保护。通过让幼儿了解泥土的珍贵性,希望能引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个人素质,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实施过程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他们不仅是活动的策划者,更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守护者。首要之务是选定一个适宜的户外场地。这一选择并非随意,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场地的安全性、自然环境的丰富性、以及是否便于幼儿进行泥土创作。只有当场地既安全又充满自然气息时,幼儿才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亲近自然、感受泥土的韵味。
除了场地选择,教师还需精心准备充足的泥土和各种工具。这些看似简单的物品,实则是幼儿创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小铲子可以帮助幼儿挖掘泥土,感受其深层的质地;模具则能引导他们塑造出各种形状,从而培养对形态美的感知;雕刻刀则使幼儿在细节上精雕细琢,提升作品的精致度。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共同助力幼儿完成创作。在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向幼儿详细阐述活动的目的、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说教,而是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幼儿深刻理解活动的意义,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责任与角色。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创作中。当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幼儿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分配到适量的泥土和工具,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开始与泥土亲密接触,挖掘、揉捏、塑造……每个动作都充满了探索与好奇。教师则时刻关注幼儿的动态,不断引导他们观察泥土的细腻纹理、丰富色彩以及独特质感。不仅是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更是对自然材料热爱与尊重的情感熏陶。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学会了如何运用手中的工具,将泥土塑造成自己心中的理想形态。同时,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幼儿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分享与互助,这些都是他们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教师在活动中始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这种鼓励让幼儿更加自信,也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成就感,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幼儿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是他们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幼儿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他们的作品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每一件都充分展示了幼儿的独特才华和无限创意,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帮助幼儿找到创作的方向;又是支持者,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更是欣赏者,为幼儿的创意和才华而赞叹。
当活动进入尾声时,幼儿们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与他人分享创作的心得,这一刻的他们不仅是在展示作品,更是在传递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教师则针对每件作品的特点和不足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幼儿在未来的创作中更上一层楼。
回顾整个活动实施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深远的意义,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在艺术的熏陶中培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美的鉴赏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丰富将伴随他们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这次活动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美育的重要性,为幼儿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引领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三、幼儿反馈与教育效果
自然美育课程已圆满结束,但这段独特的学习经历却在幼儿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课程巧妙地以泥土为纽带,将幼儿引领进自然的怀抱,让我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的韵律,从而滋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在此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宝贵的成长,不仅技艺上有所精进,更在内心深处培育了对自然的尊崇。回想起整个学习过程,由初步的泥土触感体验起步,逐步拓展至泥塑艺术创作、户外自然环境探索等多元化活动。这一系列实践让幼儿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缜密地思考与自由地创造。特别是在泥塑创作环节,亲手将一坨坨质朴的泥土塑造成形态各异的作品,体验了从一张白纸到精彩呈现的完整创作流程。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有效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与艺术创造力。在户外的自然探索活动中,更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深邃与瑰丽,学会了如何欣赏并尊重自然,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在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彼此互助、相互学习,携手进步,同伴间的相互赞许不仅是对各自努力的认可,也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幼儿学会了如何发现并欣赏他人的闪光点,如何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团队协作与相互激励的氛围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与勇气。
未来对即将开展的自然美育课程满怀憧憬,坚信在未来的学习中,将继续深入挖掘自然的深层奥秘,更加真切地感受自然的壮美,期待着在泥土创作中不断挑战自我,创作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同时希望在团队协作中持续提升自我,实现更高的自我超越。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美育在幼儿成长中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不仅能够有效培育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力,更能够引导我们树立科学的环保理念,成长为有担当的地球小卫士。在未来的岁月里,将积极传递这份对自然的深情厚意与崇高敬意,携手守护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结束语:
总之,自然美育课程活动以“泥”为媒介,成功为幼儿们搭建了一个能够直观感受并亲近自然美的实践舞台,通过将实践操作与审美教育紧密结合,该课程显著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并深化了他们对自然美的领悟与体验,进而全面提升了他们的个人素养。课程中巧妙地融入了环保教育,使幼儿从小便培养了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未来应持续挖掘自然美育的内在价值,不断革新和完善课程形式与内容,以更贴近幼儿生活和认知的方式呈现,期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路径,培育出既具备深厚审美情趣又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社会的长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将教育与生活、娱乐相融合的自然美育理念,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潇月刘小娟刘洋.幼儿园"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开发与实践——以自然材料蚕茧为例[J].环境教育, 2021(12):44-47.
[2]高楚楚.当代自然美育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路径探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22, 31 (02): 6-10.
[3]廖丽莉,冯琪,李文馨.园本自然美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蓝花楹自然课程为例[J].环境教育, 2021, (01): 40-43.
[4]浦月娟.创生取向下幼儿自然美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早期教育,2022,(0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