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霍觅地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六实验小学蔡村分校 ,河北沧州062550 )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尤其体现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古诗词必不可少,可以见得其重要性。本文重点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展开全面探析,一方面阐述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围绕语文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渗透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也要重视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语文教育中,文化素养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也是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播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尤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的文化相互交流、传播,导致部分小学生受到外来文化影响,逐渐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却未能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古诗词教学优势,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每一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华夏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和魂,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载体,了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跨越时空与诗人对话交流,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诗人用极其真挚的情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当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层次感受古诗词的具体内容、诗人想通过古诗词传递的情感,以及背后所呈现出的价值意蕴,这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判断力,形成对美的感知,发展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古诗词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有着极其深厚的教育价值。而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层次性、丰富性,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古诗词的内容大多是古代诗人的亲身经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传递着太多的情绪、情感与寄托,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故事,感受到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优秀的品质,进一步提升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语言精练、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背后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和价值。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学习、朗诵、体会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需要学生展开想象与创造,感受诗人当时所处的场景,体会诗人表达的内容以及意境,这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对美的深层次表达。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诗词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文化在时间的洪流中繁衍生息,古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本身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文化意识、文化体验的提升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小学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所传递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诗词背后所体现的价值意蕴,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分析,了解教材编排的古诗词内容,深度挖掘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本单元的第9课中的《题西林壁》是一首说古今、看未来的诗词,作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词代表,诗人游观庐山后,将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本首古诗中,诗人概括性地描绘了庐山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了庐山的不同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侧看着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远看和近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无论是山色还是气势,都各不相同。而古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流芳百世的经典名句,写出了诗人在深思后的感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整首诗作为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代表作之一,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又耐人寻味。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下《题西林壁》时所处的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苏轼的诗词风格、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整首诗的内容。在此之后,教师则可以借助3D投影技术为学生呈现庐山风景,并让学生变化观看视角了解不同角度下的庐山,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结合本首诗的最后两句话,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们探析这两句话的释义,发表不同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苏轼”,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的心境、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知晓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片面地对事情或他人进行评价,一定要摆脱主观成见,充分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这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践行这一思想,无论是对待自己、事物还是他人,都会在了解全貌后给予评价。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文化学习体验

想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思维认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了解,在此之后为他们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丰富性的学习活动,以便于学生能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加深对古诗词以及传统文化的认识。基于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古诗词时,为学生设计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本课时总共有三首古诗,分别是《元日》《清明》以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的传统节日里的感受以及节日景象。基于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的学习”作为教学出发点,为学生设计“我们心中的传统节日”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环节学习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循序渐进的两个活动环节,让学生们依次参与其中,不断体验、感受和理解。在第一个活动中,主要以“古诗词诵读”“节日分享”为活动内容,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诵读三首古诗,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景象、情感,用正确的语调和节奏诵读出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其他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诗词,如中秋节、端午节等,并以展报的形式呈现出不同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以及不同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习俗。在第二个活动中,主要让学生们以亲身体验为活动内容,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传统节日里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比如在《元日》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出整首诗所写的传统节日,描绘了哪些春节习俗,并为课堂中组织学生制作剪纸、春联、窗花等春节元素;在学习《清明》后,教师可让学生说出清明节的扫墓习俗以及背后的价值意义,并组织学生制作纸花,表达对先人的怀念。设计这一系列传统节日活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学习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好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既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挖掘,也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古诗词之魅,体验传统文化之趣,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丽.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39):P.1-1.

[2] 邓全敏.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J].文学少年, 2020(12):0053-0053.

[3] 王磊.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J].天津教育, 2023(25):156-1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