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小燕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需要关注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的知识掌握情况,也需要提升其物理思维和能力,以及进一步强调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位置。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有助于教师突出学生的主导位置,培育学生的物理能力与素养,继而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基于此,下文就围绕信息技术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予以教育者们一定教学启发。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意义;策略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社会各个角落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为提升教学品质成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并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这种技术,以此来帮助初中生建立牢固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也增强初中生的实践技和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在物理核心素养上的全方位提高。

二、信息技术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意义

教育需要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育新人才,所以现代教育需要进行深化改革,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并利用信息化工具来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的目标应是学生,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学生应被视为主要的参与者,而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能优化教学成效,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成长,并且革新传统物理教育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在信息化时代培育出优秀的未来人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只有将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初中物理课程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将众多的信息资讯融会贯通,这不止可以刺激初中生的情绪,也可以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形象。此外,这样还能够活跃教室气氛,激发初中生对物理的热情,实现探索式学习,优化问题的分析和化解过程,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的融合,同时也促进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关注。

三、信息技术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复杂知识

相较于初中的其他科目,大部分物理知识的表达方式通常较为抽象,并且对初中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展示复杂知识内容,继而提升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实施物理教学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方案,通过动画、视频或一系列图示等方式,将本身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物理知识展示给同学们引领他们在这些媒介资源的帮助下,展开感知和体验,以理解物理课程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终强化物理教学品质[1]。例如,教授初中物理(苏科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课期间,教师可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并通过信息技术逐渐揭示其变化过程,促使同学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对“光”传播路径的直观认识。又如,教授初中物理(苏科版)“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课期间,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展示多种物体的浮沉状况,促使同学们在观察过程中展开探究和分析,以理解其含义,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如此一来,便可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协助初中生全面理解复杂的知识,并逐渐实现认知的转变,创建出更优质的教学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的教学设备,能够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操作步骤,为初中生带来更安全、便捷的物理实验学习体验。通过虚拟实验室,初中生可以观察和探究各类物理现象,并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来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使用虚拟实验室,教师能够在实验开始前通过展示和解释,提前引领初中生做出思考,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品质成效[2]。例如,教授初中物理(苏科版)“光现象”这一课期间,围绕光的反射实验,教师就可以引入信息化虚拟实验室,提升实验教学成效,利用电子白板设施,在讲台上进行展示,同学们阐述光的反射的基本理念和实验目标。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工具,将光的反射实验以模拟方式呈现给同学们,让他们能够借助电脑、平板或VR设备来观察和操作,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物理实验室。借助这种虚拟的实验环境,初中生能够独立地调节实验参数,并观察到光在各种介质中的反射状态,初中生还可以在虚拟试验环境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解读,借助于软件的支持,他们可以迅速且精确地获得光线穿越各种介质时的反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剖析,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光的反射原理。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动画演示

在执行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过去传统授课方式的限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采用Flash动画展示,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向同学们呈现抽象物理内容,让他们能够直接观察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通过对抽象物理现象展开直接的解读,可以减轻学习困难,从而增强对物理的掌握效果。实际上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他们难以领悟这些知识点,这也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难题[3]。然而,如果教师能够运用Flash动画做出演示,就能够解决物理教学的难题,让初中生更轻松地了解物理课程中的难点内容。例如,教授初中物理(苏科版)“电磁感应”这一课期间,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挑战性,即便同学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也难以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来生动地呈现所学的内容,通过动态的动画呈现,初中生可以全面了解电流的生成或电磁感应的过程,这有助于解决他们在观察物理现象时遇到的学习难题,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物理学科的知识,克服学习物理课程的困难,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

通过信息技术,创建课堂情景

初中物理教师改变口头讲解的方式而是采取信息技术来构建实际情景,那么这种方式将更有可能吸引到初中生的关注不只是对初中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可以点燃他们对于学习物理的能动性,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鼓励他们主动地吸收和掌握理论和基本的知识,同时把这些知识变成他们个人技能,这样初中生就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地利用,全面提升他们利用物理学理论来处理现实问题的技巧。所以,物理教师需要精心利用信息技术策划相关的情景,让初中生深入感受物理科目的独特魅力,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乐趣[4]这样不仅有助于初中生掌握物理课程,也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教授初中物理(苏科版)“压强”这一课期间,为了让同学们全方位地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以生动方式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人们喝饮料的情景、自行车轮胎充气的情景等。通过再现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初中生能够直观且清晰地感受到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物理生活教学情景,可以逐步缩小初中生与物理课程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与物理密切关联,最终有效培育初中生的物理课程内容实际运用能力。再比如,教授初中物理(苏科版)“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课期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家庭停电的各种状况,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重启开关实现电力恢复这种生活情景使得初中生在掌握了家庭电路知识后,能够运用所学物理课程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对于强化他们的探索精神非常有益,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成长。在学生做出思考之后,教师可以他们到讲台上展开实践演示,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思维路径,也能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打造出优秀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地设定情景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进步,使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实现全面成长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教育2.0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我国教育进步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物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课程,对于培育初中生的思考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可否认,初中物理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既包含了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又带有很大的抽象性这使得许多同学接触物理科目时,往往会因为内容的抽象性而陷入困境。此时,如何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初中物理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渐渐变成了当前物理教师热衷探究的关键议题。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物理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改变课程内容抽象和复杂性,还能将教学内容简化,对于强化初中生的物理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效用,于是上文就对这部分内容作出了探讨,还希望为业内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平.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20): 93-95.

[2]卢庆广曹艳. 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 求知导刊 2023(25): 20-22.

[3]郭英华. 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J]. 广西物理 2022 43(03): 216-218.

[4]沙琦波陈心怡. 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索——以“物体的内能”为例[J]. 物理教师 2022 43(03): 40-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