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学东

河北省衡水市特殊教育学校053000

摘要

特殊教育学校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应合理探索创新之路。坚守“让每个学生都实现全面发展”的宗旨,由此,需贯彻“有效学习,幸福学习”教学方针,确保每个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本文就以此开展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特殊教育;道德与法治;盲校;聋校;创新教学

正文


引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身体或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与普通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盲校和聋校学生在视觉或听觉上存在障碍,这导致他们在接收信息和理解世界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反,经过创新教学方式,盲校和聋校的学生同样可以学习并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成为有道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

1、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

对于身心存在障碍的学生而言,如何有效地传递道德法治知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法治观念,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近年来,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特殊教育学校也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对于盲校学生来说,视觉缺失使他们无法像普通学生那样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等感官来传递道德与法治知识。此时,盲文教材是盲校教学的重要工具,触摸盲文,学生可以感知到文字的形状和排列,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课堂教学活动中模型、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的应用,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所蕴含的实际意义。教学《诚实守信》主题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天平、量杯等简单的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盲人学生触摸和感知这些实物,进而理解诚信的意涵。教师拿起天平,轻轻放在学生的手中,说:触摸天平的两侧时,你感受到了什么?天平的平衡状态说明了什么?”学生仔细地摸索着天平的每一个部分,然后回答:“我感受到天平的两侧是平衡的,没有任何一边偏重。这种平衡状态让我明白了公平和公正的重要性,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保持诚实和守信一样,如此方可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此时,需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继续引导:“很好,你理解得很到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被认为是诚实守信的?哪些行为则违背了诚信原则?”学生稍作思考后“我认为,诚实守信的行为包括遵守承诺、不撒谎、不欺骗等。违背诚信原则行为则包括说谎、不守信用、欺骗他人等。这些行为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会破坏社会的信任和和谐。”基于此,教师需点头回应,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你认为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得出“如果生活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环境中,人们之间会失去信任,社会也会变得混乱不堪。诚信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诚信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只有每个人都遵守诚信原则,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经过对话可以让盲人学生增强对诚信的理解和领悟。虽然他们无法用眼睛看到这个世界,但他们却通过触觉和心灵的感知,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诚信的内涵和价值。

聋校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无法接收到声音信息。所以,要更注重视觉和手语的应用。教学《尊重他人》,课前应精心准备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公共场所的排队等候、与他人交往时的倾听与表达与尊重他人主题相关的动画或图片资料。并配以相应的手语解释,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动画或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正式教学环节,可以播放展示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动画时,通过手语解释这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而后再展示一个学生在图书馆安静阅读的图片,用手语解释这种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并鼓励学生学习这种良好的行为。另外,教师模拟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店员,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不当行为,强化尊重他人的意识。

2、家校合作共育

特殊教育领域,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盲校和聋校的学生而言,身体条件的限制,促使他们在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盲校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运用触觉、听觉等感官,通过触摸模型、听取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对于聋校学生,则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手语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条文和道德规范。在法律知识学习环节,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文件作为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这些法律文件,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会、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向家长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落实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还需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此时,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法律条文,解释法律条款的含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身边的法律案例,引导孩子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在这个环节,可以合理的使用网络平台向家长发布学习资源和教学视频,实现家校之间的实时互动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视力、听力或其他身体机能的障碍,这使得他们在接受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面临诸多困难。过去的教学计划大多依赖于文字阅读和口头讲解,这对于盲校和聋校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够直观和生动。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然趋势。其中,在盲校中,AI系统可以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方便学生听取和理解。并且,AI系统还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另外,在聋校中,教师可借助VR技术模拟法庭审判、公共交通等场景,让学生在视觉和触觉上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交通规则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利用AI系统将相关的文章转化为语音,向学生传授交通规则的知识。或者利用VR技术模拟一个繁忙的交通路口场景。学生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交通环境中,“行走”在虚拟的道路上,感受车辆的来往和红绿灯的变换。经此让其直观了解交通规则的实际应用,深刻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对于聋生而言,在了解环保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其佩戴VR眼镜,直观地看到两种环境之间的对比,感受到污染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整洁环境带来的舒适。基于视觉的冲击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结束语

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当下教育行业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持续创新教学计划让其贴合学生的特殊需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感官刺激、家校共育及现代科技手段辅助下开展,为盲校和聋校学生提供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梦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23.

[2] 阿依夏木姑丽.艾麦提.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J].互动软件,2020(4):2989-29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