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
正文
前言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跨学科融合工作的有关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创新、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思维,让“教学”与“学习”都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妥善把握跨学科融合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打破小学各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让学生体会到更加多元、丰富、新奇的学习内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能够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由于跨学科融合工作的核心内容与重点是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协作,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发现和掌握跨学科融合工作的技巧与路径,有效提高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则能够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帮助与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逐渐习惯和乐于解决具有难度的知识与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弥补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帮助班级学生实现进步与提升。其次,跨学科融合工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跨学科融合工作,能够让数学教学过程中蕴含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时,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感受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数学教学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全面掌握与客观评价,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使各学科知识的融合效果更好,让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以及不断地练习,学习并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让学生有兴趣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分析,对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讲解,让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更加饱满、精神状态良好,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和喜爱。最后,开展跨学科融合工作,能够让师生之间实现更好的交流与互动。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工作的重点思路
教师进行跨学科融合工作,首先需要将相同主题进行融合,以学科的知识内容为核心,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的扩展以及广度上的延伸,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兴趣程度;通过有效融合相同主题,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其次,教师需要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学科融合。由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教师可以利用迁移学习等方式让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时更加灵活、大胆,也能够让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更加充分。最后,保证利用相同思想进行学科融合。教师应该利用不同学科内容之间存在的交叉性,将学科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利用不同学科之间较为相似的思想进行创新,调整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运用的理念与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善于表达自身想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加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有效融合知识资源内容,增加教学深度与广度
教师进行跨学科融合工作必然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但教师应该明白,跨学科不等于多学科,如果学生近期所学的知识内容中有与风相关的内容或主题,就可以由此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背诵描写风的诗词、文段;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以风为主题的歌曲;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与风向相关的内容,进而学习方位知识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白,不同学科仍然各为独立个体,跨学科融合工作的重点与实质是教师对知识、方法与思路上的融合与调整,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将美术与数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利用美术中的“剪纸”活动,开展数学教学。教师设置悬念,为学生展示简单对称图形变换,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调动,愿意投身于数学课堂,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充满期待,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认真专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折纸或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具有的奥秘。教师也可以适当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彩纸上只画一半或者画一边图形,最后就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眼观看,更好地了解对称轴这一概念,让学生观察折纸时的“折痕”,获得灵感,使对称轴这一概念更加形象、生动。进而教师继续讲解。师:请大家注意看对称轴,也就是折痕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由此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美,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几何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剪纸、折纸等美术活动,让学生体会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教师也要注重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的基础性与适用性,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在学生手中变得更加实用。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通常是引导学生找出一堆数字中的百分数,或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出现的百分数,由此为学生讲解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此类教学方式看似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应用,实际并未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讲解百分数的数学课堂上,融入体育知识。如,结合投篮活动开展以下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开展投篮比赛,邀请两位同学比赛投篮,对各自的投中数和总投篮数进行记录,选出获胜方。其次,教师让学生对投篮的两名同学进行分析,学生在研究两名投篮同学的成绩时,发现既不可以单独对比投中数,也不能单独对比总投篮数,由此,教师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最后,教师让学生了解投篮命中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运用百分率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两位投篮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和判定,得出谁输谁赢,并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出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实际建议,巩固所学内容。
(二)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跨学科融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注重教学趣味性,将部分过于抽象的数学表达形式进行有效转化,使其更加具体。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先让学生聆听一段音乐或观看一些美术作品,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让规律这一个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生动立体形象。丰富教学形式,不是单一地让学生找出多组数字存在的规律。学科融合也要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本末倒置。有数学家说,学习知识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自己进行发现、探究,这样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够更好地发现知识中的内在规律、联系、性质等。其次,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转变单向讲解、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打造双向互动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改为主动式、发展式。
(三)适当优化评价方式,加强课堂效率
教师应该有效调整与融合评价方式,利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例如,在进行“节约用水”的主题式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学习,整理和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知识内容,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将这一主题式学习与数学中的容积、体积等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计算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并引发学生深思,如果能够将被浪费和漏掉的水资源用于灌溉,则可以让更多的绿色植物得到滋养。由此让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和想法。结合不同学习小组的不同讨论主题,教师针对性地给出客观评价。也可以通过小组互评、自我评价,以及邀请家长评价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障评价要素更加丰富、全面。
结语
基于新课改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跨学科融合工作,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冲破常规教学的局限和束缚,让学生既能够在课堂上教材中学到知识内容,也能够在课堂之外的广阔空间中学习对自身有益的知识。教师在进行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秉承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让学生乐于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技巧以及学习策略,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运胜.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定与实施[J].小学数学教育,2023(Z2):18-19.[2]康美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平安校园,2022(12):80-82.[3]许志文.小学体育与数学跨学科融合优化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33):99-100.[4]黄美荫.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22(22):123-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