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霞

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邮编:4175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分析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种实施策略。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师生互动等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德育融合;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思潮。这些现象、思潮既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初中生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但也不可避免会和社会接触。所以,初中生难免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影响。所以,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不仅承担着培养初中生文学技法的责任,也承担着培养初中生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责任。所以,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初中语文课堂应该融合起来以达到最好的初中生德育教育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意义

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初中学生价值观和人格的发展,例如家长的溺爱,以及社会上不当的言论和行为等,这些因素在无形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初中学生德育方面加以正面的引导,以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以促进自身能力和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发展。

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赏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这种融合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将德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还能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分析和文学作品的解读,而将德育元素融入其中,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结合德育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到知识,又受到道德教育。

二、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教师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关键步骤。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找出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如爱国主义、诚信、友善等,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其中不乏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篇章。比如,在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爱国主义这一德育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守护和平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教材中还有许多体现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的文章。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讲述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却未能如期而至的故事,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原则。此外,部编版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亲情、友情的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背影》等,这些文章都蕴含着友善、互助的德育元素。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可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珍视亲情、友情的品质。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时,教师应注重将德育元素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避免生搬硬套或过度解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的熏陶。这样,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全面育人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德育的内涵。

我将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给出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案例一:讨论教学法在《社戏》中的应用。《社戏》这篇课文描绘了乡间社戏的场景,展现了乡村文化和童真童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围绕“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等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在讨论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文化素养。案例二:角色扮演法在《变色龙》中的应用。《变色龙》是一篇讽刺小说,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多次变化,揭露了官僚主义的丑恶嘴脸。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警官、巡警、市民等角色,重现小说中的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官僚主义的荒诞和虚伪,从而在心中树立起正直、公正的价值观念。案例三:情景模拟法在《卖炭翁》中的应用。《卖炭翁》是一首描写社会现实的诗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卖炭翁、官员、市民等角色,模拟卖炭翁在市集上卖炭的情景。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卖炭翁的艰辛和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并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这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德育的内涵。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道德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熏陶,实现全面发展。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延伸德育效果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延伸德育效果,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等课外活动,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悟德育的重要性,进而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托,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背影》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孝顺、感恩的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古诗词,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比如,在学习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经典诗词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诗词进行朗诵,并评选出最佳朗诵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除了上述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德育知识付诸实践,还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升自我。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延伸了德育的效果,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确保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成为一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发和.德若盛开,蝴蝶自来——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合策略[J].学苑教育,2021(24):69-70.

[2]柯烈珍.例谈初中语文教学同德育的有机融合山.中学教学,2021(27):9-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