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1]。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益处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既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互动作用,又可以让老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恰当的指导,让他们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让过去固有的课堂讲授方式发生一定的变化[2]。使用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递给老师或其他学生,以此让其能够实现整体性的沟通与互动,使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另外,运用信息技术还能让那个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实时评估与改善,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互相启发,这在培育学生初步思考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也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拓宽他们的学习思维和空间。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起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探究欲望。首先,它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扩宽学生数学认知的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
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胜过一切,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与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课本中的内容以声音、影像、音乐等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在这样一种正面氛围的烘托下,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 PPT等多种形式将各类知识以及其运用方法展现给学生,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使用PPT演示之后,老师可以安排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就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让师生间也产生良性的沟通,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它即可以将教学过程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又能让所教知识与小学生认知水平、视觉思维能力等特征相吻合。基于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运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老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营造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将多媒体平台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加强课堂交流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让老师更好地使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小组学习,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与协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老师可以单个章节的内容放在一起教。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所学知识的优势,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此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教室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上对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剖析、评估,并对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对知识差距进行弥补。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使用多媒体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性、互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讲授“圆”一课的时候,老师可运用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去尝试从不同角度来画一个圆。这样既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又能激发起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拓宽学习渠道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在当前教育活动中,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重要。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运用信息技术,可让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现自己不会的题目,扩宽自身的数学知识面。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自己上网查资料、预习。如果上课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上网找一些知名教师讲解本章内容的影像资料。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3]。此外,老师也应创建一个电话群组,邀请同学们参加。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发给学生,并利用照片、录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施分层教学
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接受知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往的教育方式是以层次为单位进行的,但是在课时的限制下,传播知识质量难以保证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此,现阶段,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分级教学。比如:在“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整数的乘法问题,从而让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更加牢固,让班级里的那些差生能够跟上教学步伐,在强化他们基本功的同时,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老师可再进行小数乘法教学。在课堂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归纳和了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一些问题,对成绩较好的,则可适当增加难度。
(六)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是一种让文字、声音与图形相结合的新兴技术,它能以清楚的影像,给学生供给更多有用的知识资讯,可有效改变以前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从而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在进行乘法记忆的教学时,老师大多让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模式,从而以使他们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这些知识,但这样会使学生对课堂感到抵触。在这一点上,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中的有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他们能够在趣味盎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他们对乘法公式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牢牢记在脑海中,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
另外,小学数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将所学内容进行演变、转换,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将会造成教学过程呆板、枯燥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步骤演示给学生们看,并使用自己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学生,最后得出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掌握有关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过去固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困难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背景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老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优化改革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健全自身现有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应把信息技术使用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可协助老师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同时,推动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原. 巧用信息技术 提升教学质量——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 文渊(中学版),2021(11):1427-1428.
[2]童晓花.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化游戏教学的探究[J]. 数理化学习,2023(21):50-52.
[3]肖春香.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索[J]. 科普童话,2023(6):9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