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例——“双困学生案例分析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
辅导员 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 工作案例
正文
大一新生在入学后,经常会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人际交往圈的改变等因素导致出现适应困难,特别是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难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辅导员的一项紧急工作。如果辅导员能快速的完成这两个过渡,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爱、有趣、有盼,那么就能为今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本案例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帮助性格内向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适应学习生活、面对学业挫折、正视人际交往、顺利完成学业。
一、案例简介
在新生军训的期间,一名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女生用苍白无力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想现在退学”,这声音一下子敲动了我的耳膜,此时,我和小玲(化名)的故事便开始了。经过交流得知,这名女孩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生活,但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基本很少联系,家庭经济困难,来学校时身上只有几十块钱,感觉自己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看着她忧郁无光的眼神,我心中在想:一定要帮助她度过难关并且帮助她树立信心。随后,以军训结束后办理手续为由打消她现在就办理的想法,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做工作。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玲出现的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她有了想退学的念头,如果辅导员不及时进行干预就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产生问题的原因有:
一是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陪护,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造成其性格上偏内向,与人接触时会有紧张感,内心敏感。
二是出身贫寒的她自尊心强,比较在意他人看法,从而思想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认同感,对将来找工作没有信心,从而厌学的想法。
三、案例处理
这是一起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性格内向、对专业不了解等多重因素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典型高校学生案例。为了帮助小玲尽快地走出困境,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辅导员从陪伴、鼓励、引导等多种方式结合,施全方位帮扶。
陪伴——循着光的“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与小玲谈心谈话,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心;生活上,帮助她申请国家助学金,又给她找到了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为她解决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在平日里,我主动联系她的父亲,让他多多关心小玲的学习生活,给予亲人的关爱。在与小玲的接触中发现她有阅读的兴趣,于是便经常在学院组织开展“阅读伴我成长”、“读书心得分享”等活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邀请她参加,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与她探讨故事情节。渐渐地,她与周围同学交流、沟通的机会变多了,她慢慢感受到了大学集体的温馨。在后来的班干部竞选中,小玲同学也勇敢站上讲台竞选生活委员的职务,虽然在讲台上手脚一直发抖,但她表达出了要努力提升自我的决心,担任班委后,她变得比刚入学时开朗了,原来暗淡无光的小眼神也变有神了。
鼓励——追着光的“她”。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经过小玲的努力和老师的鼓励,她脸上的已不再忧郁、不再彷徨,取而代之是开心和幸福。看到她快乐的样子,我内心也非常的欣慰。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和她一起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她明白了学历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能够升本继续读书。由于原来家庭条件困难,以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不多,相对其他同学而言,自己就是计算机“小白”。一串串繁琐的代码、一个个复杂的字符一开始就困住她了,但是她并没有气馁,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一的年级排名中,她获得了专业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我时常跟她说:越努力学幸运,她也很认同这个观点。除了学好专业课外,她还主动考取技能证书,在大三的时候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同时她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大学三年里,小玲她一直在努力着追求属于自己的光。
再遇——发着光的“她”。“老师,我收到大学本科的录取通知书了,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再努力的,谢谢您三年的悉心陪伴和教导,感恩。”当看到这条信息时,我热泪盈眶,一个自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路升级“打怪”到重点本科学校,从让我“头疼”到能积极向上、引领朋辈。
四、案例启示
经过对以上案例的认真思考与反思,总结工作经验,为高校辅导员今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启示如下:
(一)“伴”——做学生的追光陪伴者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有时候多一份陪伴,一份叮嘱,一份尊重,多一个主动,一个微笑,一个赞许,都能给学生传递求真向善的温暖力量。所以在新生入学后,要记住每一名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关注他们成长过程,记住每一张学生的脸庞和性格特点是一门必修课,这样可以给学生“我被尊重了”的第一印象,为后续开展思想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导”——做学生的思想引导人
在学生追光的路上,思想价值引领对他们发展十分关键,学生心中有理想,脚下才会有力量。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真正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思索的问题。作为辅导员,我主要通过“三度”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在日常、抓在日常,化有形于无形,多措并举。首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拔节学生思想政治引领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辅导员,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常学常新,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他们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真正挖掘其精神内涵。
其次严管厚爱、用情暖心,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温度。在日常管理中,一是严格执行学校不同阶段学生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行班级公约以及个性化教育方式;二是严格执行深入宿舍、深入课堂,早查旷课、晚查旷寝的方式,树立规矩意识;三是加强特殊节点和敏感时期对学生的了解,详细统计学生情况,在“一口清”的基础上建立一生一册工作台账;四是对学业困难学生有耐心,通过深入交流,合理分析。对不想学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督促规划,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对学不会的学生开点小灶,协助组建学习小组,多关心,多鼓励;五是对心理问题学生,与家长保持顺畅沟通,指定靠得住、信得过、关键时刻顶得上的学生干部进行日常监督,并经常性与学生谈心谈话,一人一策做好工作预案。
另外创新方式、精准发力,拓宽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广度。通过带领学生追寻红色足迹,寻访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
(三)“体”——做学生的成长共同体
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还经常鼓励和陪伴学生参加各项技能比赛,激发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以赛促学,与学生在赛中一起成长、在赛中一起进步。
四、总结
作为辅导员,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光,然后用青春陪伴青春,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用情、用爱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成长之灯,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
参考文献
[1] 张兴浩.从萌生退学想法到阳光自信——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2,(03):84-86.
[2] 张明颜.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J].公关世界,2022,(24):73-75.
[3] 方立婉.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学困”——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3):2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