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对策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萌 鱼进洋

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省陇南市 742200

摘要

产教融合是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讨了发展该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当前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不紧密、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而发展该模式具有政策支持、社会需求、学校条件等多方面可行性。优化策略包括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正文


一、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中职会计专业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重任。近年来,中职会计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容和形式有待丰富。当前,中职会计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局限于学生实习和少量订单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尚未形成。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缺乏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大多来自于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理论教学占比过高,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会计行业发展的步伐,不利于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职场环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了解不够全面,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部分教师缺乏产教融合理念,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教学的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相关部门、学校、企业三方主体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责权利划分不清,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自身在产教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相关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都制约了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可行性

尽管当前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从多个维度来看,发展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国家和地方政策为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将其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等,明确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强化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产教融合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挑战,中职学校必须通过转型发展来增强办学实力、彰显办学特色。而深化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中职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产教融合,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美誉度。同时,产教融合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产教融合已成为中职学校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三、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针对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教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完善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凝聚各方改革合力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学校、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成立专门单位负责产教融合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强调"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要坚持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产教融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需求,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同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发挥其"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此外,要注重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学校要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论: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这一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从政策、市场、学校等多方面来看,发展该模式都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中职学校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会计行业发展需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相关部门、企业、学校、社会各方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完善政策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优化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甜甜李凯高英民.中职汽修专业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14):51-53.

[2]陈苡谭素娴.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2):172-174.

[3]黄燕.中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之我见[J].中学理科园地202016(02):37-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