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正文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如今,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习技巧和高效的学习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与道德品质。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独特性,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德育教育的元素。通过教学实践的锤炼,教师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德育素养并激发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既有理想、又有知识,且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深化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较于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教学,以德育渗透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更能凸显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德育渗透,高中生物教师会更加深入探究学科知识,发掘其中蕴含德育要素的教学载体,并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融合生物教学与德育工作,通过多角度的教学环节强化德育思想的渗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也将获得更多维度的思维训练,有效推动其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高中生物教育的深远意义。
(二)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仍侧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了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优秀思想与精神内涵,导致学生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未能深入理解知识的深层内涵,削弱了高中生物对学生思想建设的积极作用。如今,以加强学生德育渗透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将更深入地挖掘生物知识中涉及思想建设的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德育工作,使高中生物课堂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感悟德育思想的重要场所。这样,教师能够最大程度地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加强学生德育渗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入挖掘与德育思想紧密相关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德育思想。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对生物知识展开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不仅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使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加强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紧扣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深化德育的有机渗透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在推进学生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确保德育内容在生物课堂中的有效融入,避免德育与生物知识的割裂,以保障德育渗透的成效。为此,教师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德育工作,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团结协作、爱国情怀等德育要素,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德育的渗透,使德育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浑然一体,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确保德育渗透取得实效。
以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胚胎工程”中的胚胎工程理论基础为例,这部分内容与生命的诞生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观看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视频,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深刻感受受精卵形成的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实现高中生物课堂中德育的自然渗透。这种紧扣教材内容开展德育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科知识的内涵,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德育思想渗透
(二)巧妙融合学生兴趣点,引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巧妙地将学生的兴趣点融入课堂,不仅能显著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从而深化德育的渗透效果。因此,教师在以德育渗透为目标开展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并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将其与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同时感受德育的熏陶。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将角色扮演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引入课堂。首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细胞中各类分子的作用与关系,然后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内容创作并表演小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细胞中各个分子的独特性和不可或缺性,进而联想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实现德育在生物课堂中的自然渗透。同时,通过融入学生兴趣点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提升生物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三)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元化推进德育渗透
在信息化浪潮下,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得力助手。其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知识内容的展现形式,还为学生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提升了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效率,进而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内容及其蕴含的德育思想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加强学生的德育思想渗透。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展示细胞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细胞一生的变化。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生命历程对个体生命的贡献,进而启发他们认识到局部对整体的重要性,培养为社会做贡献和尊重生命的自主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还能深刻感悟到德育思想的内涵,从而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德育内容,促进德育思想的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渗透中的应用,以多元化的方式推进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优化探究环节,深化学生对德育内涵的领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往往被压缩,这导致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领悟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为了加强德育渗透,高中生物教学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深化对生物知识及德育内容的理解。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微项目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化石证据、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出发,寻找当今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而探讨生物是否拥有共同祖先。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自主分析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更能深刻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家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
通过优化探究环节,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他们能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深化对德育内涵的领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更能有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理论自信,实现生物课堂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五)构建展示舞台,洞察学生德育内化真实状态
在德育渗透工作中,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思想动态及学习进展,以确保教学计划与德育方案与学生实际紧密贴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致力于加强学生德育渗透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构建展示舞台,通过这一平台洞察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内化程度及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基于这些反馈,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及德育策略,实现教学与德育效果的双重提升。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结果与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探讨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实验技术进步对生物实验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初步理解后,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制作思维导图。完成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作品展示于课堂,这一展示舞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让教师得以直观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与收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及交流,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深化德育渗透。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学科中的德育元素,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活动,我们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让生物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德育渗透的探索中来,共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课题信息: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课题NMKT145686
参考文献
[1]翁俊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0(14):68-71.
[2]庞淳.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19-20.
[3]李洋,杨志坚,程庆雷.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9(14):7-8.
[4]张彪.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教育界,2022 (26):41-43.
[5]孙正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略[J].吉林教育,2019(44):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