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的渗透
摘要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学
正文
美术鉴赏在美术教学中是重点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艺术素养、美学思维以及鉴赏能力等。通常情况下,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不具备全面的教学理念,致使选取的教学方式不具备多样性。有时候认为让学生掌握画作具有的内涵以及内容就是鉴赏教学,此种错误的思想下,部分教师开始运用灌输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方面地进行知识传输,将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的渗透抛到一旁,导致学生的素养和精神无法良好发展。
一、爱国主义渗透到美术鉴赏教育当中意义
第一,在美术鉴赏教育当中科学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方向,也因此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在思政教育体系当中,爱国主义教育较为重要。高中教师如果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美术鉴赏教学当中,那么思政教育将会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从艺术作品当中增强爱国意识。
第二,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发展情况将会对国家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新课改提出以后,国家倡导树人教育,明确规定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成长需要以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构建,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作为现代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上述要求。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爱国主义元素的合理渗透,让学生了解爱国人士和爱国故事,从而增强爱国意识,并成为一名有理想和抱负的人。
二、爱国主义渗透到美术鉴赏教育当中的落脚点
通过探究不难发现,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中需要合理地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其中。这样不但符合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还能够使学生在增强美术素养的基础上,拥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此,教师必须做好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工作,并对下述几个落脚点加强重视。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作品创作过程讲述中
欣赏美术创作对学生鉴赏学习以及审美能力提升极其重要,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客观世界。高中生在鉴赏活动当中,不能单单只会判断画作是好,还是坏,而是需要从画作中探究人情世故。艺术来源于生活,通常创作者都是在生活启示下,才创作出一些带有情感以及想法的作品。因此,教师针对高中美术教学,需要从浅入深,带领学生在审视作品表层过程中不断对作品深层含义进行探究。而想要让学生明确作品深层含义,应该让处在特定时空位置上,使学生感知到创作者所处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从创作角度对创作作品的过程进行回顾。从客观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感知美术具有的魅力,了解历史文明,进而使学生的美学思维以及爱国情怀得到良好发展[1]。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国家知名花鸟画以及人物画作的时候,可以运用下述教学方式。在此课讲解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画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了中国画,而在初中时期,对于中国画的抒情写意又有了一定了解,可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国家画作的发展历史,认知始终在表层上停留,因此,根本无法体会画作中蕴涵的爱国元素,爱国情怀也无法增强。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如,微课技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美术作品,然后,再通过虚拟技术将国画的创作历程展示给学生看。此外,教师还应该将教学内容延伸处理,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知名画作,让学生了解到画作的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感知人民的指挥,进而产生崇拜之情,提升爱国主义精神。
(二)通过历史简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改后,高中美术教材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其中引进了众多中国古代作品,这些作品的代表意义极强,而且其中还蕴涵的文化内涵还极其丰富。对此,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魅力极其独特。高中生认知发展还不成熟,还不能深刻了解画作的内涵,只能掌握美术的创作特点、知识内容和结构色彩,无法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也无法提升审美能力[2]。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拓展教学,提炼出蕴含在作品当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通过自己能力去体会,并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思想。此外,通过拓展教学,使学生从鉴赏局限中走出来,领会作品蕴涵的东方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知和爱国情怀。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国家传统山水画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向学生展示画作,此教学过程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画作当中存在的细微之处做放大处理,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加了解画作内容,分析画作中蕴涵的深意,掌握画家们在创作中应用的技艺,从而深入学习。当学生观看完画作以后,教师还可以讲解画家的创作背景与经历。如,《富春山居图》画作体现的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有山涧清泉,也有山峰坡石。此幅画作被称作亘古第一画。对此,教师将画作内容分段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画作的构图方式以及主体风格。此外,还需要向学生讲述画作中蕴涵的干笔墨法以及枯润墨法等,并倡导学生对画中人物形象进行搜寻,探究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欣赏探究中,感知创作者具有的绘画技艺,从而在传统文化熏陶当中,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通过探究作品主题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常情况下,美术作品蕴涵创作者的情感领悟,如果画家来自同一时代,处在同一社会发展环境当中,那么他们创作出的作品表达的主题将会比较相似。画家通常会将自己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如,20世纪初,中国人民每天生活在苦难当中,此阶段一些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将痛恨战争的情感通过文章或画作表现出来,而多年以后,这些作品是记录历史以及警示后人的素材,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增强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可以对这些画作进行合理运用,并把主题相同的画作呈现出来,探究其中存在的爱国主题,对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培养。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国家园林艺术以及传统建筑的时候,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掌握传统园林拥有哪些独特的特点以及社会思想。此外,美术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故宫图片以及颐和园图片等在课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图片观赏过程中,增强审美认知。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将爱国主义合理地渗透到其中。例如,课上,美术教师向学生展示圆明园被烧毁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圆明园由原来的雄伟壮丽变成断壁残垣。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感知圆明园美的同时,佩服古人的智慧,同时,痛惜圆明园的毁灭。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将《圆明园的毁灭》的课文引进到美术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如果时间以及条件等都允许,教师需要通过互联网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明白国家文物还有很多流落在外,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
(四)通过挖掘画作的爱国元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常情况下,一幅画作当中蕴含了作者看到的事物以及想要表达的想法。虽然高中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较为稳定,而且感知思维也非常活跃,可是人生阅历却较浅,因此,无法探究美术作品的内涵,更无法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3]。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时候,必须做好引导,并帮助学生探究作品中蕴涵的爱国元素,使学生在欣赏画作的时候感悟人生,了解作品内涵,提升爱国精神。
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步辇图》。此画作是传世名画,画作内容是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的场景。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画作的时候,可以讲解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嫁到吐蕃和婚后结果,让学生知道汉藏两族的友谊十分深厚,从中探究爱国元素。当此教学目的达到以后,教师还需要做好教学拓展工作,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盛况以及成就。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文成工作的一生经历,这样学生便能够知道文成公主为促进国家繁荣昌盛作出了极大贡献。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探究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以后作出哪些成就,如,促使汗藏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也将众多技术带到吐蕃,使藏族经济发展又上一个台阶。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拥有民族统一以及民族团结的情感,并增加了爱国主义情怀。
三、爱国主义渗透到美术鉴赏教育当中的方法
新课改提出后,教师教学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立德树人教育,进而使教育事业得到更好地发展。美术鉴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门课程,所以,针对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美术鉴赏教学中较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长期有效的教学机制进行建设
对学生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使学生拥有爱国主义精神,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时期,并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点时期。想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并将美术鉴赏教育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学校必须探究教学特征,然后,再对教学机制进行建设[4]。高中美术教师想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要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在学生的生活中做好渗透,进而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第一,新课改提出后,教师不但要重视文化课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此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合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极其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探究。学校针对美术鉴赏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的问题,可以组织一些课题研究活动,倡导高中美术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实践提升政治素养。第二,教师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考虑课程的思政问题,将爱国主义合理地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增加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以及氛围的构建也需要加强重视,可以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以及画作欣赏,让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活动中慢慢增强,从而爱国主义精神得有提升。
(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
学校如果可以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美术教师队伍,那么将提升美术奖赏教育课程的质量,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教师必须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课堂当中来。高中生思想比较丰富,而且还非常独立。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旁辅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此外,针对一幅画作,不同人作出的评价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爱国主义可以在作品欣赏中流露出来,从而使学生增加自身的价值。
第二,教师需要对鉴赏作品进行科学性地选择。现在国家互联网发展速度极快,此种情况下,学生会接触到形式各样、质量不同的信息。所以,想要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必须注重作品的选择,有些美术作品根本不具备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文化内涵,此种作品一定不能登上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必须严格挑选美术作品,将那些具有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美术作品呈现到课堂上,从而使美术奖赏与爱国主义相融合的教育有效落实。
第三,教师应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新课改后,教育十分重视以人为本,需要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可是并不意味教师失去主体地位。教师还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拥有一身正气,然后,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慢慢增加爱国主义情感。高中美术教师在传授学生美术鉴赏知识时,自身需要先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发现美术作品当中蕴涵的爱国主义元素,将爱国主义合理地融入美术鉴赏教学当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提升。
(三)对美术鉴赏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处理
第一,新课改以后,教育十分重视课程思政教育。针对此种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明确思政教育理念含义,适当革新教学内容。目前高中美术教材已经更新很多次,其中已经融入了思政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挑选蕴涵爱国主义情怀的知名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探究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思想、为什么这幅作品能够成为名作等。运用这些具有牵引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并爱国主义合理地渗透到其中,让学生在崇拜艺术家智慧的基础上,使学生可以主动对国家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探究,使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处理,使学生的感官体验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得到调动,从而在美术鉴赏中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将国家一些传统雕塑作品展现到课堂上。如,兵马俑。教师与同学一起对这些雕塑进行欣赏完以后,教师可以讲解关于秦始皇的典故,并介绍兵马俑的制作,明确其属于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使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得到提升[5]。除此之外,教师在美术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一些古、近代的一些雕塑作品,带领学生积极探究这些作品的技法与立意,并谈论他们相同点与不同点。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在近代雕塑欣赏中做合理渗透。学生在此种教育方法下,学生能够了解到雕塑中蕴涵的含义,并增加爱国热情。
第二,作出多元化的评价。对美术教学进行细分析,会发现其中蕴涵着德育内容。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如果可以适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渗透,一定会使学生增加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高中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美术鉴赏知识时,可以将爱国主义元素合理地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此时,教师还需要革新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增加美术鉴赏能力。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一些国家烈士油画作品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从色彩构图技法方面做奖赏和评价,并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作品中蕴涵的思想价值。此外,在画作鉴赏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与此作品相关的历史素材,从而深入了解到当时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感受英雄无所畏惧的爱国主义精神,担负起民族大任,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美术鉴赏知识内容的时候,需要适当添加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对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具有哪些爱国情操,然后,再做合理的渗透。同时,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历史简介、作品创作过程以及爱国元素等,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精神。此外,高中美术教师还需要构建长期有效的教学机制,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将爱国情怀渗透在其中,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 陆艳清.美以润德 术堪育化——基于"美术鉴赏"课程的教改探究与实践[J].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3):421-453.
[2] 杨亮.在美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高中美术鉴赏与德育融合的教学探索[J].中国美术教育, 2017(3):56-78.
[3] 宋雪梅.笔墨情趣·民族情感·爱国情操——高中美术欣赏课爱国主义"情化"教育刍议[J].考试周刊, 2008(43):2145-2164.
[4] 景德镇,赵靖.高中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 2012(10):247-247.
[5] 杜玥.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关于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的感悟[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 000(014):P.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