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落实思政理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郑汁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育为魂,推动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材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它蕴含丰富的育德育人养料。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通常聚焦对教材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教材中直接呈现或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文本传递的育人信息,也使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法有效落地课堂。


关键词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思政理念;落实措施

正文


引言

语写作一直占据英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当前在思政理念的导向之下,如何将写作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最为重要的探究课题,主要是为了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就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容乐观,要切实落实预期的教学任务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阻碍,所以当前推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改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思政理念的指导之下,高中英语教学应该在原有的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积极寻求中国情怀教育与写作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牢牢把握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与培育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激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真正意义上实现育人育德这一重要目标,切实达到以文教人、以文育人,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目标。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常常忽略了文章的灵魂即内涵,对语言总爱用结构、句法、句型等去套,对文章总爱用固定方法去套,如总分式、分总式、三段落、分总式等等。结构就八股文,框架结构上虽然华丽而内涵却不够丰富或抽象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当然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不注重形式的文章也不能算什么好文章。最好的观点应该是把外形当肉身,把内在当心灵。成为一名有血肉有心灵的健全人。

重语法轻深意

重语法轻深意,这是很多英语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老师们在进行书面表述的讲解时,经常会犯一些语法上的差错,对语法的解读往往多于对文章思想的分析,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重语法轻深意的误解。因此,在日常的作文中,学生往往会认真思考语法对错,而忽视了文章中深刻含义的挖掘。

词汇表达问题是影响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有限的词汇量确实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词汇量有限,一些学生无法想到相关的词汇来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有些甚至不能准确地拼写单词。此外,有些学生虽然记住了一定数量的单词,但他们可能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单词的用法,他们不知道如何替换同义词。这反映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总而言之,词汇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思政渗透教育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英语课程人文性的特点与思政教育紧密关联。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英语课程特点决定的,具有必要性。同时,英语学习期间,学生会接触很多西方的价值理念,受到一些负面思潮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地树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文化,感知中外文化的异同,并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此外,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经常借助互联网收集信息,学生可能会接触一些负面言论。通过渗透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强化其信息判断能力,使其学会基于实际情况,以科学、客观的眼光分析与评价互联网上的信息。综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对英语课程育人目标、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均有积极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应注意以恰当、合理的方式渗透思政教育。

三、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增强中国情怀落实思政理念的主要途径

(一)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意识

针对高中英语教材而言,其所囊括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对国外文化的介绍,涉及很多外国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而有关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元素显得贫瘠和匮乏。为了积极迎合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助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则应该积极寻求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于写作的过程中有机渗透中国文化意识,加强中国情怀教育力度。

“Festivals”这一模块知识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节日,它主要介绍了中国与外国不同国家的主要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活动等。在文本中分别描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从节日话题着手,思考探究了解我国节日习俗和历史渊源,加强对节日文化的解读,具体辨析中外文化的异同。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之上,可以以festivals为主题,展开写作,将所说、所想的内容进行有机转化,梳理写作思路,构架写作框架,不断填充写作内容,使学生通过写这一过程,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跨文化知识教学,培养文化品格

英语写作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语言所必须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英语写作。所以,对文化背景的正确把握显然是学生学习语言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知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语言形式、结构、语法、常用词汇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尤其要注重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当前中国英语教育的变革,一些同学在学英语时还采取了中式英语的思维模式,编写了许多中式英语作文,使英语的学习氛围与汉语融为一体,这是因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不了解。要强化英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要重视英语知识点的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的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作文的能力。

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期间,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对思政元素理解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对学生的言行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度理解教材中词、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内语篇的解析深度,还可以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分析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出学生无法理解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课、课外语篇、影视片段、句子含义分析学案等教学资源,降低学生的思政元素解析难度。

以必修第二册Unit1“Food and thought”的教学为例。讲解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语篇“A child of two cuisines”期间,“...but Mum says we'd better not eat too much roast food as it may make us suffer from heat inside our bodies,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段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中国饮食文化、中医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关注,并初步形成传承中国饮食文化或中医文化的意识。然而,在分析学情期间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suffer from heat inside our bodies”这一信息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限制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开发相关微课,从中医角度介绍“内体热”这一概念,渗透“阴虚内热”“实热内热”“郁热”等关键词,使学生初步理解“heat inside our bodies”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角度介绍“roast food”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经过烧烤,食物的性质偏向燥热。这样,在补充资源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还可以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联,达成引导学生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融入德育内容

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是一种有利于德育渗透校本文化的有效方式,高中英语阅读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所在,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孤儿院为儿童展开义务英语教学,教他们阅读英文文章,学习英语语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培养良好的思想意识,也可以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多数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与祖国,这样一来便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同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表演的阅读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然后在阅读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学习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机器人研发或使用等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与表演再现出来,学生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表演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他们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这些都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有一定好处。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人文素养的培养体系之中包含爱国情怀,这也是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中,为了更合理和更科学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思想,需要对高中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教育引导,使得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与高中英语教育相结合,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并且深度开展具有爱国情感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英语教师合理化与科学化的教学设计,英语教师为了能够在英语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便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教学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直观性的理解。

例如:高中英语课程《The Olympic Games》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在进行此堂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可将课文本身所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内容与我国本身所举办过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相结合起来进行课文讲解,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奥运会的意义与价值。比如:教师可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奥运会的举办意义进行思考,将其与我国的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意义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其自身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以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学到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与人文内涵。同时教师通过将英语课文本身与我国爱国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中国情怀教育、落实思政理念的关键举措。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切实地认知到写作是实践思政理念的前沿阵地,积极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意识,注重写作内容和中国情怀元素的有机结合,加强写作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以此构建高品质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拥有高尚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伦.基于思政教育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汪书亮.善用“大思政课”于英语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落实立德树人[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01):98-100+60.

[3]王燕.“立德树人”的高考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以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为例[J].试题与研究,2019(35):23-24.

[4]谢建平.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浅析[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22):86.

[5]林萍.浅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2018(47):159.

[6]吴刚.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探讨[J].中学生英语,2018(40):111.

[7]王保元.立德树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8(12):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