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为媒 “乐”相随——师幼共创幼儿园班级音乐区环境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区;环境创设
正文
音乐角是儿童园区域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孩子们自主发展艺术才能具有关键作用,它是音乐教育活动的延伸。在音乐角,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装扮、歌唱、跳舞,还可以参与到多样的音乐游戏中。在布置音乐角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创造一个具有强烈氛围感的音乐环境,并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孩子们与环境和材料产生互动,这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利用合适的空间,便于孩子们进行音乐游戏活动,逐渐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一、幼儿园班级音乐区环境的问题现状
(一)音乐区空间布局的局限性问题
音乐区的空间布局对于孩子音乐体验的丰富性至关重要。理想的音乐区应具备宽敞的空间,以适应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集体参与。然而,在许多幼儿园中,音乐区的空间往往受限,这可能是由于教室空间有限或音乐区设计不够宽敞。这种限制不仅减少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也影响了音乐活动的多样性。在有限的空间中,孩子们难以自由地探索和表达创造性,这可能会抑制他们的音乐潜能和兴趣的发展。
(二)音乐区环境的装饰单一性问题
音乐区的环境布置对于激发孩子们的感官体验和参与度具有关键作用。在许多幼儿园中,音乐区的装饰往往显得单调,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单一、装饰缺乏创新以及环境缺乏变化。色彩的单一性可能会让孩子们感到视觉上的单调,缺乏能够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色彩多样性。装饰如果缺乏创新,只是重复一些常见的图案,没有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就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无趣。此外,如果音乐区的装饰长时间保持不变,没有定期更新,孩子们可能会因为缺乏新鲜感而逐渐失去兴趣。孩子们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区应该能够体现音乐教育的多样性,通过定期的更新和变化来维持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单调的环境布置不仅影响孩子们的音乐学习体验,还可能限制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幼儿园班级音乐区环境的详细要求
(一)音乐区环境的构建需确保独立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1.独立在音乐区位置选择中的重要性
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进行环境的安静程度对活动的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如果音乐区位于教室中心,其音乐声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区域,导致孩子们无法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活动。例如,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音乐区的热闹而放弃手中的玩具,转而加入音乐区。因此,为了不干扰其他区域,同时保证音乐区活动的独立性,音乐区应设立在教室的边缘区域。特别是要与阅读区和建筑区等需要安静的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对于空间有限的班级,可以考虑将音乐区设置在阳台或走廊的一隅,这样既能保证音乐区的独立性,又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孩子。
2.安全在音乐区空间营造中的必要性
音乐区中的一些乐器或道具的部件可能较小,存在被幼儿误食或插入耳鼻的风险,例如串铃的铃铛。因此,教师需要定期检查音乐材料,确保没有损坏或安全隐患。此外,录音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应固定放置,并由教师负责开关电源。如果使用移动插座,必须确保电线整齐,避免绊倒幼儿或造成触电。不使用时,应及时收起插座。
3.舒适在音乐区空间布置中的作用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区的布置应注重色彩搭配,使用柜架分类摆放乐器、服装、道具等,以营造和谐且有层次感的环境。此外,可以放置地垫、抱枕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放松的空间来聆听音乐。音乐区还可能举办表演活动,如时装秀、音乐剧、歌舞等,此时可以适时调整空间布局,设置观众区和评委区,并为观众提供小凳子或坐垫,确保幼儿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音乐活动,从而更加专注和愉悦。
(二)音乐区环境创设要具有互动性
在审视当前教育实践时,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布置音乐空间时,虽然注重了美观,但往往忽视了与幼儿的互动性。结果,孩子们对这些只能远观而不能参与的环境并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探索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动力。因此,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必须设计出能够促进互动的音乐空间。比如,老师可以在音乐区周围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小栅栏或帘子,这不仅能够明确划分区域,还能成为孩子们表演时的有趣道具。此外,老师还可以提供各种服饰和道具,鼓励孩子们动手参与。例如,提供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围巾,孩子们可以将其当作裙子、斗篷或翅膀,甚至成为舞蹈中的亮点。通过使用这些开放性材料,可以加强孩子们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从而顺利开展自主的音乐游戏。
(三)音乐空间的层次化设计
在设计幼儿园的音乐空间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确保环境能够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展现出层次性。音乐区的材料应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孩子们逐步提升。只有在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适当的挑战,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成长。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没有层次性的环境很难长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而层次分明的环境则能够维持他们的兴趣。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对节奏感和乐器演奏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提供统一的节奏图谱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一些孩子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而另一些则可能因为难度过高而放弃。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教师应该设置不同层次的节奏图谱和乐器。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使用动物图片来代替节奏符号,或者提供与歌曲内容相匹配的图案,使用简单的乐器,如小鼓和铃铛。中班的孩子可以使用图形谱,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制的乐器进行演奏。大班的孩子则可以尝试完整的节奏谱,并使用节奏板自由设计和演奏节奏。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同班孩子之间的发展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区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实现个性化的成长。通过这种层次丰富且具有挑战性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在音乐区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发展。
(四)音乐区环境创设要具有趣味性
在幼儿小班音乐区环境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多数幼儿对音乐与材料的关注度较高。在小班音乐区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选择更为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音乐作品。例如,鉴于近期幼儿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猪佩奇》等动画片的热衷,教师可以在音乐区中融入更具趣味性的素材。具体做法包括播放这些动画片的主题曲,并选用易于记忆的歌曲,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区的教育活动。此外,在准备活动材料时,教师应深入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在乐器选择方面,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打击乐器,如碰铃,并加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筷子等。由于这些物品在敲击时能产生多种声音变化,如筷子敲击不同位置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这种多样性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甚至贝壳、小石头等自然物品也能成为幼儿演奏的“乐器”。为了维持幼儿对活动的持续兴趣,教师应适时引入新材料,以此激发幼儿长期参与音乐区活动的热情。
三、师幼共创幼儿园班级音乐区环境的实践策略
(一)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园班级音乐区环境
幼儿作为幼儿园游戏环境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并鼓励其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此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根据当前的主题内容,引导幼儿成为音乐区环境的主创者,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并布置环境,这对于幼儿而言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例如,在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中,幼儿们利用剪纸技艺创作出作品,用以装饰“齐鲁大舞台”的背景,四周则点缀着红灯笼,彰显出浓郁的国风特色;在“我爱秋天”主题活动中,幼儿们收集玉米、辣椒等实物,精心营造出“丰收大舞台”的表演环境;而在小班“我爱小动物”主题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制作、拼贴、绘画等多种方式,创作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将其布置于森林之中,构成“动物狂欢节”的场景,为森林音乐会增添生动氛围;中班“交通工具本领大”主题活动中,幼儿们运用不同大小的纸盒进行拼贴,制作出楼房、小汽车等模型,布置出大马路的场景,以呈现“汽车总动员”的背景。在幼儿们巧手布置的环境中,他们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能成为音乐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音乐区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实践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对环境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二)精心挑选游戏材料,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1.针对个体差异,分级提供游戏材料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区,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提供游戏材料,避免材料的无序堆放。游戏材料应摆放整齐,方便幼儿识别和使用。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音乐游戏技能,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年龄等因素,提供不同难度、具有动态性的游戏材料,以形成适宜的挑战。例如,对于技能较弱的幼儿,可以提供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材料,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基本的游戏方式。以大班的"动物乐园"主题为例,音乐区可以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律动工具,如自制的猫耳朵、花轿、狮子爪等,每种至少四套,以便于进行队形变换。这有助于营造一个个性化的发展环境,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工具,积极参与游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特点,提供结构化程度较低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互动,探索多样化的游戏方式。这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音乐体验和表达需求,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我、享受快乐、增强自信的机会。
2.关注幼儿的想法,自主收集材料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区,不同班级提供的游戏材料往往相似,这可能导致幼儿在游戏时缺乏创新和兴趣。为了提升游戏的质量,教师应该与幼儿共同商讨环境和材料的设置,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创意收集材料。在"春天在哪里"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的创意表达,如使用塑料袋制作花仙子的服装,自制花环,利用自然物品进行伴奏。同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物品代替传统乐器,如小裙子的多种用途。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整合,例如将音乐区与美术区结合起来,让幼儿绘制面具、制作手环等。这种开放性、自制性、自发性收集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区的创意,让他们自由地跳舞、唱歌、演奏。
教师与幼儿共同精心打造的音乐会环境,是幼儿与音乐共舞的表演场所、探索空间,更是幼儿的创作天地。通过环境的有效支持,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使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快乐探索、愉悦创作的条件。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跳舞、表演,调动嘴巴、眼睛、大脑、双脚、双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唱唱跳跳、玩玩乐乐中,在音乐的自主表达中,充分体验音乐表达的快乐,享受音乐创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萃欣.《指南》背景下幼儿园音乐区的创设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9):142-144.
[2] 冯利.开展幼儿音乐区域活动的策略[J].江西教育, 2023(27):94-95.
[3] 董楠.构建幼儿园音乐活动区域教研"能量场"[J].好家长, 2023(9):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