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药互联网问诊平台的创立及中医药文化弘扬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针对上述内容,本文将通过平台在中医药问诊服务,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经营营销三个模块的建立,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医药互联网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问诊,讲解,中药售卖等一系列完整的中医问诊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 全民普及 文化弘扬
一.互联网中医相关研究内容
互联网+中医是中医药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推动了中医药服务模式的创新,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医疗逐渐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热点,其中包括互联网问诊平台,医疗信息服务,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中医药互联网问诊平台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的。随着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和不断完善的相关政策,中医药互联网问诊平台在市场上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患者对中医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医药互联网问诊平台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可以说互联网加中医模式是当前国家以及人民迫切需要创立并完善的中医药模式。同时“十四五”时期,国家将中医的研究重点方向定位“治未病,讲康养”,而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健康检测和健康保养的中医问诊平台更是完美了契合了这个发展方向。
当下中医药学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治未病,讲康养”,中医药问诊平台能够让人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使现代上班族及老年人享受健康康复,健康食疗,健康养生等独属于中医药学的特殊服务。中药问诊平台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更为精准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体系的升级。
中药材是人们觉得晦涩陌生的事物,而中药的销售仍局限于医院开药取药的形式,而互联网问诊平台易使用,易了解的特点克服了中药材无法普及的困难,打开了中药材的销售渠道,使种植中药的商户得到帮扶,同时带动了中医药方面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中药问诊平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还比较初步,但是随着中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相信相关研究会越来越加深和广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健康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也带动了中医问诊平台的发展。
二、相关技术及理论基础
中医网络问诊提供随时咨询、节省成本的便利。整合优质资源,患者可自主选择医生,无需等待专家号,避免时间和地点限制,打破地域限制,受益匮乏地区患者。严格隐私保护增强信任感,个性化服务调整治疗方案,注重健康管理与预防保健。
(一)中医网络问诊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医疗质量的保障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尤其是在隐私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医患信任也成为问题,虚拟环境下医患之间的信任建立较为困难。技术设备和网络条件限制了在偏远地区的应用,而医保政策和支付机制的不完善也影响了中医网络问诊的推广。处理医疗纠纷、技术保障、数据隐私和人机交互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平台和医生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服务的合法合规,这包括资质认证和医生执业资格等方面。
该平台包括登录模块[1],用户提供唯一信息,实现个性化问诊服务;预问诊模块,获取基础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和诊断;导出记录引导模块,反馈身体状态、健康评估和病症;后续检测与跟踪模块,提供医疗建议。
选择Vue.js的uni-app[1]技术是明智的,它满足多平台需求,确保了前端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体验。利用微信云开发的JSON数据库作为后端解决方案,保证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可靠性。微信小程序因其便捷使用和小空间占用备受欢迎,降低了使用门槛,加速了用户参与速度。通过微信小程序,可以吸引更多用户学习和分享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并实现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uni-app基于Vue.js,跨平台轻松发布到多个主流平台,减少开发工作量,提高应用覆盖范围。Vue.js学习成本相对较低,且作为国产软件,uni-app拥有活跃社区和丰富插件资源,满足各种开发需求,为开发提供便利和支持。
(二)这个平台采用了腾讯云开发提供的云数据库[2],用于存储商品、用户和文章等数据。微信云开发是微信与腾讯云合作开发的 Serverless[3]云服务,使开发者无需关注服务器搭建等细节,专注于业务逻辑。它提供了云数据库、云存储和云函数等基础能力,并支持数据可视化,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门槛。云数据库采用 JSON[4]格式存储数据,云存储支持文件上传和下载操作。开发者可通过小程序端或云函数调用相关 API 实现云存储功能。针对偏远地区患者诊前采集症状信息的需求,设计了预问诊模块及相应数据库表,包括用户认证信息、患者信息、预问诊问题分组、问题详情和结果记录。
三、中医药知识库的建立
(一)知识工程是一个大量获得知识并且用某种知识体系将其组织起来的技术。在知识资源浩博、知识结构庞杂的中医药领域,知识工程的运用十分关键。知识组织系统常见的技术包括本体技术、主题词表、知识图谱等等。
本体(Ontology)是在语义层次上描述信息内容的一种建模工具,有了本体的基础,医生进行有层次有逻辑地知识表达,清晰规范地描述各种概念、术语的相互关系,让问诊的结果变得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主题词表是将规范化的、已定义的名词术语集合在一起,以特定的结构组织排列起来,以显示出各个词汇之间的关系。在中医问诊的过程中,主要的功能用于医生的词汇控制,大大提高了问诊过程中信息检索的准确性。
(二)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是一种建立在图数据库之上来表示和组织知识的方式。在中医问诊平台中,知识图谱通过节点和关系来描述各种知识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以更加简洁直观的方式展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可视化的技术梳理知识体系,厘清知识发展脉络,完善知识检索。
知识图谱中,信息用结点来表示,带标记的有向直线将结点相连,以此表示各结点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某个概念的语义关系[5]
由于中医药知识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内在强关联性,知识图谱技术十分适合用于中医药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进行知识查询、知识展示和知识服务[6]。同时,知识图谱也推动了我们对中医药古籍知识的深入发掘。知识图谱可构建疾病、证候、症状、方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网络,使高凝练高密度的古文中医药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一目了然。
(三)知识库系统可以组织和存储知识并且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解释,生成假说并且验证。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河中,有大量的临床医生积累的个人经验和一些研究理论没有被记录和保存,这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是不小的损失,而中医知识库系统正是可以把这些知识规范标准地确立格式,收集起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7]。
四、中药交易平台的建立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消费市场,近年来,因为资源枯竭,家种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部分中药材的进口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而疫情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推动全球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医药保健类尤其中药类产品在海外市场也受到青睐。而当今社会,人们对中药的了解只存在于药房购买,就会出现很多药农固有“好药”,却成“废药”的情况。中医网络问诊平台通过对底层社会的普及宣传,是社会群体更多的关注这一部分“草根”药农,使中药能够不滞销,全流通。
中药交易平台致力于将药农们推出到大众视野中去,第一方面,中药网络交易平台可以向重要生产企业和买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服务费,作为交易平台提供交易帮助和信息发布等服务的费用。第二方面,中药网络交易平台可以向重要生产企业收取广告推广费用,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宣传推广服务,包括品牌推广,产品推广等。第三方面,中药网络交易平台可以设置会员制度,向特定资源需求方或者提供特定资源的中药生产企业等收取会员费用,以获取一定的高端客户资源。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技术保障水平、加强合规与监管意识、保障用户权益,是降低风险和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措施。
五、 互联网问诊平台的总体实现及测试
(一) 硬件环境
为了确保平台能够稳定运行,我们选用了先进的服务器设备,采用了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硬件方面,我们采用了以下技术指标:
- 服务器性能:我们选用了高性能的服务器,确保平台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服务器的 CPU 主频不低于 3.0GHz,内存容量不低于 16GB,硬盘容量不低于 1TB。
- 存储容量:我们采用了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确保平台能够存储大量的医疗数据。存储设备的容量不低于 10TB,读写速度不低于 100MB/s。
- 网络带宽:我们采用了高速的网络带宽,确保平台能够快速传输数据。网络带宽不低于 100Mbps,延迟不高于 10ms。
(二)软件环境
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开发框架和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平台的功能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我们还注重用户体验,采用了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和便捷的操作流程,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在软件方面,我们采用了以下技术指标:
响应时间:我们的平台响应时间在 3 秒以内,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得到响应。
并发用户数:我们的平台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在 1000 人以上,确保平台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数据安全性: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加密算法采用 AES-256,密钥长度为 256 位。
(三)问诊平台小程序的实现
便捷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在线问诊,无需前往医院排队等候。
高效性:平台采用了智能分诊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症状和病情,快速匹配到合适的医生,提高了问诊效率。
个性化:平台提供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医生和医疗方案。在技术方面,我们采用了以下技术指标:
智能分诊系统:我们的智能分诊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准确地判断用户的症状和病情,并为用户匹配到合适的医生。智能分诊系统的准确率不低于 90%。
在线问诊系统:我们的在线问诊系统采用了实时通信技术,确保用户和医生能够实时进行沟通。在线问诊系统的延迟不高于 100ms。
医疗数据存储:我们的医疗数据存储采用了分布式存储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医疗数据存储的可用性不低于 99.99%。
六、总结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稳步发展,包括国家政策对互联网+中医药的大力支持,互联网问诊平台走近基层社会的情况已经是必然发生的。本文在中医问诊平台,中药知识库,重要交易平台三个模块的分析基础上,综合了知识工程,知识图谱等结论,构造了一个完全体的中医药互联网问诊平台。
本研究提出对于基层社会普及的中医药网络问诊平台,所以不光要完善问诊平台的问诊结构,更要以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所以中药知识库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中医医生的诊疗水平;开拓中医药市场,加强医患沟通与信任也是平台需要完善的一些内容。
[1] Zhang Q ,Yang S ,Ren R .Research on Uni-app Based Cross-platform Digital Textbook System[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202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CCSE 2020).Master student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Full professor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Master student Beij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2020:6.DOI:10.26914/c.cnkihy.2020.060802.
[2] 欧阳桂秀.基于Java和MySQ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记录材料,2022,23(09):240-242.DOI:10.16009/j.cnki.cn13-1295/tq.2022.09.007.
[3] Ebrahimi A ,Arani G M ,Saboohi H .Cold start latency mitigation mechanisms in serverless computing: Taxonomy,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Systems Architecture,2024,151103115-.
[4] 高升.基于JSON的数据库访问层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9.
[5] 谭玲, 鄂海红, 匡泽民, 等. 医学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J]. 大数据, 2021, 7(4): 80-104.
[6] 樊凤杰. 基于数据属性偏序结构可视化的方剂配伍知识发现研究[D]. 燕山大学,2017.
[7] 马斌荣.中医专家系统与中医知识库-中医领域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