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尝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治强

通渭县马营镇初级中学 甘肃 定西 743306

摘要

新课标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纵深推进的理论参考、实践指南,其中所极力推崇的核心素养理念,为全新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指明了前进方向。而在深入解读新课标理念之内涵、实质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去打造全新育人生态,以此为学生深入、高效、系统学习语文而提供支持与铺垫,则不仅是推动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探究意识等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教师应以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课改着力点,将培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点,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身心特点等,设计丰富性、体验式、探究性课堂活动,为学生在互动、研讨、协作、交流中突破认知局限、塑造核心素养而奠基。以通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全新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驱动,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无限活力,来引领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形成、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新理念;核心素养;导向;初中语文教学;尝试

正文


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素养,让学生在针对性、系统化、高效能的语文学习项目驱动下,逐步获得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素养的发展,是新课标所着力强调的全新教改思想、育人理念。而以新课标为引领、以理念为支撑,在深层次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去设计语文教学活动、项目、任务等,为学生在参与、体验、感知、实践中夯实语文基础、升华语文素养而提供铺垫,则不仅是确保新课标要求、思想深度贯彻的必然途径,更是彰显初中语文课堂吸引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新模式、新思路探究尝试时,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深度解读课标内涵、剖析学生实情的前提下,参考教学重点、难点、要点等,科学、精准、合理建构多领域辐射、多维度贯通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在教师系统化、全方位引领下思考、探析、体悟而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使初中语文教学在形式、定位、导向上,更具趣味性与丰富性,以达到于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中培植学生核心素养、践行课标理念的课改目标。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丰富教学资源培植学生文化素养

将传统文化渗透融入至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浸润、感染下,逐步增强文化素养、慢慢树立文化自信,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在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尝试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参考,去落实对一系列辅助性传统文化资源、素材等的整合、开发。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课堂环境内,近距离、深层次感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韵味,来拓宽学生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使语文课堂更具感染力与生命力。而且,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刺激、驱使下,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会得到进一步调动,这又是触发学生对优质传统文化无限热爱的必然途径。例如,在《苏州园林》教学中,可依托媒介资源引入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图文、视频、音乐等创设情境,并在情境内向学生展示、分享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建筑特点、代表作品价值等。让学生在精细观察、全面感知中带着迫切求知欲望参与至对课文的阅读、解析,去领略作者寄托其中的深厚情感,且获得对苏州园林独有审美价值的深层次理解,来促使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为核心素养目标达成而助力。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多元课堂问题激活学生语文思维

师生、生生在初中语文课堂内的互动、沟通、交流、研讨,离不开问题的驱动。而多元化、开放式、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又是培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在借助初中语文教学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时,应以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要点等为参考,去落实对一系列外沿宽泛、内涵丰富的课堂问题建构。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作用下,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讨论、探析,在此过程中突破认知局限、化解思维困境,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为了切实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理解,还可借助小组合作研讨、师生分组交流等途径,为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解析问题,且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奠基,来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指导中,可参考课文主要内容,从介绍济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济南冬天的传统习俗和活动等切入,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课文中描绘的济南的冬天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用具体的细节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在多元问题的刺激下,通过彼此间的互动、争论、探究,去理解课文主旨、思想、情感,且获得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培植。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托深层启发引导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师在其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则又是推动学生认知基础夯实、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时,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置于关键地位,且不断渗透对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指导、点拨。让学生在深入思考、自主剖析、积极感知等过程中,灵活选用多种方式开展对一些重点知识、关键内容的吸收与内化,来丰富学生语文认知体验。同时,应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踊跃表达所思所想、所感所得的机会,来深化学生语文理解,使语文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延展性得以进一步释放。例如,在《背影》解析中,可顺势引入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将两篇课文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表达情感、描写手法等去探寻两篇课文的异同。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归纳总结中,去感知作者寄托于《背影》中的真挚情感,进而引发情感共鸣,以此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语文理解能力的发展,来确保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深层次落实。通过这种对比阅读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单篇文章的理解,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从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语文学习环境,助力他们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结论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尝试,既是对新课标思想、新课改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对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的全面兼顾。而且,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引领、驱动下,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方式也会更为多样、丰富,这又是增强语文课堂吸引力、生命力的坚实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在培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学情、课标等了解、掌控自会更为深入、到位,这又是增强教学设计针对性、延展性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核心素养导向既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又为新课标理念实施搭建了广阔平台。因此,教师开展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尝试时,应以新课标、新理念为统领,将培育核心素养置于关键地位。结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建构课堂活动、教学项目、实践任务等,据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扶,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语文、深层次感知语文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核心素养培植,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更为深入到位。

参考文献:

[1]张丽.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尝试[J].安徽教育科研,2024,(08):28-30.  

[2]曾妍.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5):109-111.  

[3]杨宏霞.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创新探究[J]求知导刊,2023,(04):50-52.

[4]索南加.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实践教学策略[J].智力,2022,(29):100-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