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下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与锻炼
摘要
关键词
亲子共读;小学语文;阅读素养
正文
前言:小学生在阅读指导方面,教师要注重家校联动,让学生在校园内积累丰富的阅读技巧,在家庭当中有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推理和对文章的有效分析判断,通过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深化,让学生能够在素养方面得到不断地改进。目前,在实施小学生素养培养策略方面,教师要关注阶段性的引导,利用亲子共读时间开发学生阅读思维,制定家校共育的引导策略,帮助小学生强化阅读实践能力,积累更多阅读经验。
一、实施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一)夯实阅读基础
小学阶段锻炼学生亲子共读是知识积累和阅读习惯建立的关键期。很多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懂得如何借助阅读来提升自我,可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知识技巧,了解更多社会,人文,地理,科学等常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从而对亲子共读会抱有积极的期待。家长在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能够了解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在与教师沟通时能够有效反馈,然后教师在引导家长如何进行高效亲子阅读,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夯实阅读基础能力,从易到难的提高阅读层次,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二)塑造正确观念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情感和思想的碰撞。阅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眼界,同时还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见解,懂得更多的道理。在小学阶段融入亲子共读,能够进一步延长学生的阅读时间,通过方法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专注力和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事物和问题的分析不够成熟,通过阅读,家长能够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向学生去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塑造正确的观念认知,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材阅读,培养感恩之心,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强化鉴赏写作
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延展创作思维的关键前提。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质量更高,同时在写作思维方面思路会更灵活。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没有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在写作时词汇运用会显得闭塞,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等现象。借助亲子共读,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积累阅读素材,掌握更多文学知识。在语言交流时,能够进一步围绕阅读的内容进行探索,有效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交流,通过阶段性地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文章,书籍,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故事情节和素材内容。在写作方面,能够逐渐展现出学生自身独有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二、亲子共读下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一)固定时间营造氛围
亲子阅读的内容比较开放,首先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去选择内容,然后鼓励家长能够在课后抽出一定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相关内容。在整个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学生亲子共读的意识。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亲子共读并不了解,在态度上会比较敷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些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倦怠或消极等现象。教师要以引导和长期培养为原则,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然后分别制定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让家长与学生能够有充分互动的机会[1]。例如,可以在晚饭后半小时或者睡前半小时,在关闭各种电子产品之后,有一个轻松安静的时间进行朗读或者轻声阅读,营造适合阅读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活跃思维会进一步得到舒展,能够安静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
例如,教师可以先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按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并与家长在阅读之间进行沟通,了解需要阅读的内容。这样,在亲子互动交流时,家长能够对阅读的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找准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切入点,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亲子共读的轻松和愉悦,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思想和行为上能够对亲子共读抱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为接下来的阅读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二)指导理解提升质量
亲子共读模式的实施并不仅仅是为了短暂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而是要通过亲子共读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传达阅读分析技巧,让学生能够养成阅读分析习惯。阅读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字词、段落内容,写作技巧有一定的认知、判断和识别的能力基础上,所以在阅读方面,家长不仅要起到陪伴的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提问、讨论,引导、鼓励的作用。很多小学生的家长在学生学习方面并没有充分地陪伴和关注,当学生进入校园之后,自身的教育责任会自主减轻,这样的思想意识并不准确[2]。利用亲子共读时间,能够让更多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准确的了解,同时在亲子互动当中,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水平,家长会有进一步的认知,在与教师沟通时会更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实际表现,从而促进亲子共读质量的提高,逐步帮助学生强化对阅读内容的有效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先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阅读题材进行引导,比如哈姆雷特、三国演义或者西游记等内容,通过一些影视短片的介绍,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整个名著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亲子之间在交流方面会更顺畅。然后,教师可以制定每天的阅读量,让家长能够与学生一同去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了解书中所提到的思想、智慧、情感和行为,在交流当中促进理解,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提升阅读质量的同时,促进阅读素养培养。
(三)丰富内容建立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缓慢,会直接影响阅读素养的培养和实践。在亲子共读模式下,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首先要从阅读内容角度出发。大多数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范围比较狭窄,并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对阅读素养提升会产生一定的阻碍。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格的学生,需要推荐不同的阅读素材[3]。在亲子共读方面,可以是书籍、杂志、报志、小说或者情景剧本等等,只要充分发挥亲子之间阅读讨论的作用,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亲子共读是为了培养学生长期的阅读习惯,所以首先要以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近期比较流行的阅读绘本或者相关的文学素材,了解学生阅读喜好之后向家长进行推荐。
例如,很多男孩儿比较喜欢,科幻历史题材的内容,很多女孩儿比较喜欢名著寓言。在亲子共读中,教师可以结合每天的阅读记录,分别建立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答案,这样通过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能够形成最终的评价文字在一段时间阅读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逐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强化对阅读素材的全面分析和理解能力。这样在未来的写作和互动中,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和词汇运用能力会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阅读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亲子共读是目前小学生在阅读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途径。通过小学生阅读视角的拓展,阅读技巧的运用,阅读层次的提高,让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在阅读分析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结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有更客观的了解,这样也能够逐步锻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强化自主能力,提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分析的精准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在学习,互动和实践当中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霞.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J]. 新课程, 2022, (43): 30-32.
[2]彭伟华. 在多元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J]. 新智慧, 2021, (22): 103-104.
[3]柳丽霞. 小学亲子共读发展策略探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0, (02): 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