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正文
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名称:推动应用型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GXDJ-ZD038
引言:在中国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应用型高校承担着向社会培养,杰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大责任。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与高校事业发展的紧密联系,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对推动其高质量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影响。本文旨在为应用型高校的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提供新颖的视角和方法,为这些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特点与要求
在教育领域应用型高校倡导,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合,借助具体案例分析、动手实践以及商业合作项目等多种途径,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在科学创新方面,应用型高校倾向于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实现该目标要求高校,务必深化与地方相关部门,及企业界的合作,建立一个有效的学术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社会服务方面,高校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和技术服务于大众,这不仅使得社会资源的利用更加丰富,还极大地拓展了实践应用的范畴,进而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选择更为多元化[1]。如图1所示。
图 1 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特点与要求思维导图(作者自绘)
2.现状分析
2.1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现状
在应用型高校中尽管党建工作被重视,且被明确定位为辅助核心工作,但在具体实践中与教学、科研及创新等主要职能的融合并不充分,这对提高学校竞争实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以党建成果推动教育进步的机制尚未明确,使得党组织成员参与热情不高,党的活动形式亦亟待创新。
一些高校对党内建设资金的支持,大约仅占其财务预算的5%,这与所需的实际资金不符,尽管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面对学校的新发展需求,尤其在专业技术与创造性思维这两个关键领域,其差异显著。最新统计显示30%的党员干部,在专业领域上认为自身难以作出有效指导,这些问题突显了高校的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学校中心工作方面中的不足之处,指示着未来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应用型高校事业发展现状
教育方面应用型高校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实操性的教学流程,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场竞争力。数据表明这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就业率。但在教育领域教学水平起伏明显,某些学科的教学资料更新缓慢,未能跟上时代步伐,这就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
众多高校与地方企业及政府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专利申请数目上,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部分高校的科研果转换比率,突破了30%的关键节点,专利申请量的年增速,也突破了20%的重要门槛。但总体而言应用型高校在原创性科研,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方面还较为薄弱,科研投资和成果转化率方面,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3.深度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3.1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具体措施涵盖了对党组织结构的完善,对党员教师队伍的强化,以及党的建设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实施这一连串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党员教师的担当与责任感,推动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实施上述措施后,多数应用型高校,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完善党组织结构后,党组织覆盖率由融合前的75%提升至95%,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党员教师在教学质量评比中的平均分数,由融合前的82分提升至90分,提高了近10%,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提升党的建设质量,高校党员的满意度。从融合前的70%提升到了90%以上,大大提高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氛围[3]。如表1所示。
表 1 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前后数据对比(作者自绘)
指标 | 融合前 | 融合后 | 效果提升指数 |
党组织覆盖率 | 75% | 95% | 20% |
党员教师教学质量评分 | 82分 | 90分 | 8分 |
党员满意度 | 70% | 90% . | 20% |
3.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意味着在专业教育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比重和深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会,以及对国家宏观发展走向的敏锐把握。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与渴望,提升教育的实用意义。
应用型高校把党的理论,和国家政策指导纳入课程体系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比例,由融合教学前的70%激增至90%,这种改善表明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显著提升。高校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动之后,学生的参与度显著上升,从50%增至80%,这清晰展现了教育创新措施的效果,显示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高校在实施改革措施后,学生满意度调研数据公布,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满意程度,从60%提高至85%,显示了改革措施在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满意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也从融合前的60%提高到了80%,证实了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
3.3促进科研创新
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结合,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体制优化,激励党员教师投身科研创新等。通过党的核心引领和政策支持,营造有益于科学研究与创新的环境体系,借助此举促进科研项目的高效率执行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建立健全的科研项目党建工作要求,高校科研项目申请成功率显著提升,由40%激增至60%;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同样实现了飞跃性的提升,由15%增至35%,这一明显改进归功于党组织在科研项目中,发挥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确保了科研活动的方向和质量,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党员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活动,占比从55%猛增至75%,且党员教师负责的项目比例从25增加到50%,这些都凸显了其在科学研究与创新领域的积极作用,这也展示了党建工作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上的有效性。
3.4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引导力量,和加强院校与地方的合作,依托自身的科研和人力资源,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更优质的社会服务,妥善解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强有力的支持,也丰富了学校的实践平台及资源,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某应用型高校,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实施的社会服务项目数量,从融合策略实施前的20个增加到了50个,项目覆盖的地方经济和社会领域,从3个扩展到了8个,涉及环保和新能源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该校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师生参与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等社会服务活动,服务人次从融合前的年均5000人次,增加到了年均15000人次,显著提升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校地合作项目中,由党员带头或参与的项目成功率高达90%,远高于非党员带头的项目,这一事实体现了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高效能力。
4.实施保障与措施
4.1制度保障
确保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施,需要一套综合性的支撑策略,包括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的深度结合,落实加强领导责任制的举措,和构建全方位的监控以及评估体系等。在这些保障措施执行之后,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大幅提升[4]。
通过制度化党建工作目标,高校成功将党建工作成果,纳入学校绩效评估体系,党建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0%提升至90%;通过完善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具体措施,如党员先锋项目,学校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升,科研资金增长率达到了30%;在强化责任制方面,确立了党委(党组)书记和校长的双重职责后,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率提高了20%;通过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利用数据分析和在线监控系统,提高了监督评估的效率,确保了85%以上的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策略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强化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力,党员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的比例从50%提高到了75%。如表2所示。
表 2 制度保障实施前后对比(作者自绘)
保障措施 | 实施前 | 实施后 | 提升 |
党建工作满意度 | 70% | 90% | 20%提升 |
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 | - | - | 显著提升 |
科研资金增长率 | - | 30% | 30%增长 |
改革措施的实施率 | - | - | 20%提高 |
监督评估的有效执行率 | - | 85% | 确保85%以上有效执行 |
党员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的比例 | 50% | 75% | 25%提高 |
4.2组织保障
强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是确保高校的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关键的一环。此举包含并行策划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发展,调整人力资源分配,以及提升管理层效率与执行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办公室,来协调和推动工作的实施,将有效增强策略落地的组织支持力度。
应用型高校通过增加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比例,从原先的5%提高到了10%,对参与党建工作的教师,给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倾斜,显著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数据显示通过这种组织保障措施,实现了党建活动参与率从70%提升到90%,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满意度,从80%提高到了95%。通过强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项目数量,同比增长了30%,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了20%,直接体现了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对于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5]。
4.3文化保障
文化保障的目标是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培育并恪守良好的学术道德与学风,打造了一个充满生机、激励创新的学校氛围。一个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得师生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上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应用型高校成功地将党的理念和方针政策,融入日常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师生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从实施文化保障措施前的60%提升至90%。通过举办以党建主题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和竞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活动的比例,由55%增加到85%,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5%和20%。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文化保障,在提升党建工作效果,和学校事业发展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结语: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到,应用型高校中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增强高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对高校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高校须深化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整合,面对现实情况持续优化策略,加强创新与实践的纵深研究。
参考文献:
[1]仲昭慧.全面从严治党常态下应用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指向与提升策略[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07):14-18.
[2]黄珊.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党校建设研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21,34(02):24-28.
[3]杨邦勇.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17(05):500-504.
[4]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102-110.
[5]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