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家庭教育;影响;促进
正文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家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会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补充与调整,这对于其他阶段而言是无法取代的。现阶段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此实现全面改善。
一、家庭教育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因素
1、重视考试分数,轻视学习能力
现代家庭教育的偏差是将分数作为智力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而且大部分父母都会利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展开讨论,经常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作为评价的标准。分数与智力并不是一个衡量手段,分数只能反映出智力的一部分。而且考试分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有一定区分的,如果家长只用分数对孩子们的能力做出评价有些过于片面。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家长只想让孩子们的分数不断提高,而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并不重视,导致孩子们没有学习的动力,许多孩子自身比较优秀,但是越到高年级他们的学习能力越差,这与家庭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大部分家长都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这样的教育局面。
2、重视智力发展,忽视良好品德培养
当前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文化学习,从而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他们每次都是围绕“分数”展开探讨,若学生的考试成绩十分理想,家长就会给予奖励,而且还会感到十分骄傲。如果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就显得垂头丧气,而且会闷闷不乐。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学生会不择手段地提高成绩,以致许多学生出现作弊、抄袭等问题,从而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
3、家校缺少交流,未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形式
大部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认知都是觉得应该由学校负责,而自身只需要将相应的资金上缴并保证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即可,学校需要负责把子女教育成社会型的人才。但是,在实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形成影响,而且家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场所对孩子们的影响比较大,在具体开展的教育过程中需要三个方面共同付出,从而确保教育的整体质量,促进他们不断成长。
二、家庭教育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1、家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会有一颗爱玩儿的心,但是小学与中学学生的玩耍又不太一样,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天真无忧无虑地不用顾虑太多事情,但是到了中学学生的心智思想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就像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对待一切事物都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就很容易被影响。语文的学习是最接近平常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有些故事的叙述就比较吸引学生,像课后的阅读或者在课文中印有的图画;既然有能吸引到学生的同样的也有比较枯燥的令学生望而止步的部分就像文言文的背诵。文言文中存在的知识点有很多,而且有些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同样的有些文章的片段也是需要学生背诵的,各种背诵让记忆力不好或者偏科的学生比较发愁,家长作为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一方,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学生交谈,因为要了解学生背不下课文最基本的原因,往往学生背不下来是因为一开始的抵触而产生的条件反射,在心底暗示自己无法背出来,所以要和学生沟通,及时引导。
2、家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社会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包含着十几亿的人口,我们之所以每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于在这个大家庭中,就是因为社会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每个小家庭也一样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很多学生学不好语文,家长就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学生自己,但是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只依靠学生,家庭也承担着一部分的责任。语文因为科目性质的原因,需要记忆理解的地方有很多,所以语文的学习就是要求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如果说当学生在背诵一篇文章时父母产生矛盾而发生争吵,那么学生怎么还会有心思去背书呢?但是如果在学生背诵课文时,父母在旁边陪着,或者也在一旁进行书籍的阅读,那么不仅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好了,还会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时,父母可以在一旁一同和学生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可能会存在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几个人可以围绕中心思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样既能做到陪伴到学生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父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要求学生怎样做,因为有的时候学生会对家长的所作所为进行效仿,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就很难让学生做成某件事.家庭创造出的学习氛围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三、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促进策略
1、运用课本渗透家庭关照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情感素材和情感教学内容,这些情感素材是学生学习好语文的关键所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于情感内容的讲述,为学生创造具体的情感情景。在此过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对于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受其渲染,受其熏陶,进而激发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这些情感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也往往是教学情景的支点和要点内容。相应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学习状况,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更高程度的互动和配合。
营造相应情景时,要注重传情达意。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度,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大多来自实际生活或者历史史实,因此具备极高的现实性和现实意义,都凝聚着作者们的殷殷厚望。例如,教师在讲述《背景》这一节课时,就被学生们勾勒了一个这样的情景,父亲在送儿子上车时,依依不舍却无言的背影,让学生们感受到父爱无言、父爱如山,不由自主的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使得家庭教育得以深入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和家庭教育作用。
2、运用传统文学知识融入家庭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悠长,确实能够为家庭教育带来很多启发,但是它也同样有局限性,中华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有一些方面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家庭教育,然而却有很多家长没有经过分析就直接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掺杂到家庭教育当中。
例如《二十四孝》这种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很有市场,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将其中的内容当作奉养双亲的行为准则,这本经典就是抓住了一个“孝”字,所以让无数国人为之追捧,然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中很多的内容都非常偏执,甚至是愚孝,像《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在初读的时候可能会被主人公的孝道精神感动,但是仔细分析之下,就可以发现有很多的描写大多都只是为了夸大扭曲孝道而做的修饰而已, 且不去评论这些故事的真实性, 就算都是真实的故事, 窃以为这样的文化放到家庭教育当中也并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美好而优秀的人,哪怕并不优秀,也可以快乐地成长下去,而不是用这些可怕的思想去禁锢他们,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判断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庭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正在得到制定和贯彻落实。语文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融入更多的新鲜元素,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这一教学主体、更多地发挥老师的家庭教育教学功能,在进行家庭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教师们需要创建相应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教学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呵护学生。使得学生们可以培养和建立相应的情感认知,促进家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浅谈语文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学生性格养成的影响[J].新课程,2020,(32):222.
[2]张亚平.探讨如何将感恩教育渗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J].中外交流,2019,(5):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