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蕾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求是小学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止化而产生的教学弊端,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为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特点,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大大提升。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大胆的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一、科学分组,提高小学合作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实现一定的均衡。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应该把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到4-8个人,并且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座位以相邻为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组成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充分的交流。同时,每个小组的实力均等,这样小组之间可以开展有效的竞争。这对于激发每个小组学习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孩子按照平常的学习情况分为ABCD四个大组,A组为平时学习最好的,先由A组的学生自由选择B组的,再由这两个同学一起选择C组的,再有这三个同学选择D组的。自由组合成小组之后,在进行座位的排列。两个小组并为一个8人的大组,围着课桌坐,座位排列两个12号在中间相对而坐,三号在二号的旁边,四号在一号的旁边,这样有助于课堂中的对学,组学。

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图形的拼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拼组竞赛。这样,因为每个小组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均衡,所以学生竞赛的自信心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这个时候开展数学竞赛,组织学生通过剪纸获得四个正三角形,然后布置任务:利用四个这样的三角形能够拼出几组图形,看看哪个小组拼的既准确又迅速。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研究,从而拼出大的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正六边形等。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合理安排优势互补提升合作学习效益

  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好或者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差的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意识的按照学习成绩为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样分组其实是很危险的。这不但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也容易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某种优越感或自卑感,影响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一个好的分组方法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集体贡献力量。分组前要充分考虑许多问题,如本课时合作的问题的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合作的教学氛围、现有教学资源等。只有这样合作小组内部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组内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填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才能消除组员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才可能取得成功。  

、巧设合作学习情境,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趣味,更加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例如,在学鸡兔同笼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电视中孩子们喜欢的娱乐节目中的环节,著名的陈赫被导演出的一道题目难住了,请了队友来帮忙,我们能帮帮他吗?从这里引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连这么出名的陈赫都做不出来的题目,我们能不能学会呢?再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直接讲解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合作学习氛围中来探究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圆形的花坛需要浇水,喷头安置在哪里能够使花坛中的花都被水浇到。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这个数学问题,发散每个学生的思维,通过画图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找到喷头设置的位置。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接触圆的中心、半径等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会更加深入,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合作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合作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只有学生具备了合作的意识,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才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的引导和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回答四个三角形能够拼出哪些图形,学生可能可以直接想到一个大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还有许多图形方式没有说出来。但是通过合作学习就能够使自己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更加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善于和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加强协调指导

小学生受到年龄和心理的限制,对于自身的控制力不够强,合作学习的效率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加强引导,及时提醒学生抓住讨论的主题,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讨论别的话题,所以教师应该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个组长加以监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在小组中探讨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充当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营造和谐氛围,创设合作情境。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合作学习”中,其前提是必须创设一个自由的研讨氛围,一个和谐、适宜的课堂人文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趋向和需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除了创设外在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敢于合作外,还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合作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创设多媒体画面呈现各种大小车辆在立交桥上穿梭而过的画面,要求学生统计在这一段时间中各种汽车的数量。这个任务一个人无法完成,两个人难于完成,多个人来共同完成才能既准确又节省时间。教师应由“演员”变为“导演”。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决不能定格在“表演者”位置上,而必须是由台前转向幕后,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地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能说的尽量让他们来说。

五、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都喜欢赞扬和鼓励,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师应该适时进行鼓励,使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取积分制,学生汇报交流以后,根据组里成员的展示,打分员给他们一个分值,最多5分,展示小组中的观察员,在展示的过程中,随时观察下面同学的听讲情况,对于表现的不好的扣一定的分数。这些分数一个月一汇总,评出当月的优胜小组,在升旗仪式时进行表彰与奖励,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他们养成了大胆发言、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研究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应用的原理都是什么。有的小组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房梁中应用三角形,主要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在学生合作学习展现出一定的成果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鼓励,开展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保证数学合作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