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江虹

江苏省扬州中学225000

摘要

思维导图是高中语文全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理清文本结构,抓住文章主题,梳理知识点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思维导图软件应运而生,给教学带来更大的可能。师生可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与编辑思维导图,以达到直观展示与动态演示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与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目的。本文将对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语文全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期望能够促进高中语文全本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对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整本书阅读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与结构有深刻了解,而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则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与内涵,增强阅读效果。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的认知活动都是在处理,组织与储存信息中进行的。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信息加工工具有助于帮助学生整理梳理文章内容,推动学生思维深化与扩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在现实教学实践当中,有更多教师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语文全本阅读教学当中,并收到积极成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让教学更生动、有趣、学习更有效率。

1.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读全书,学生可能接触到更长更丰富的论文,画出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呈现论文结构,其中有主题主旨分论点等等,使学生更能了解论文的来龙去脉与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主题纵观全书阅读,每一篇课文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话题,借助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的话题,进而更深刻地领悟课文的含义与要义,提升阅读效率与质量。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在语文整本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掌握很多知识点,其中有词,有句,有段,而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理,从而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并且,思维导图能够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加深,扩展。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能够对文章信息加以提炼、梳理,然后展开思考、联想、推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2.1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创设多样化的思维导图形式 

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老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文章主题结构和重点内容的元素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使学生对文章信息进行有机整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脉络及逻辑结构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打造多样化思维导图形式。思维导图可采取树状结构,脑图结构,时间轴结构等等多种思维导图形式来满足对各种文章阅读理解的需求。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画思维导图时加入自己的认识与感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加深与扩展,发展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圆形或者树形的思维导图开展导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理解。以圆形导图为例,教师可将《巴黎圣母院》写在纸的中心,再向外辐射作品的背景,主要角色,情节梳理和主题讨论等各单元。同学们在填绘导图时可循序渐进地探究作品内涵,深化理解掌握。学生透过圆形导图能清楚地观察到作品的构造与脉络,利于从整体上掌握作品内容并促进阅读效率与深度。同时教师也可设置每个单元所需的具体填写内容,以指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细节、开拓思维视野、形成综合分析能力。该教学方法利用圆形导图这一工具进行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巴黎圣母院》一书,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理解。

2.2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导读教学,调动高中生的阅读热情

教师在导读环节可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文章主题结构以及关键内容等进行梳理与整理,在读之前就构建起学生对于文章的全面理解。教师可设计富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激发其思维活跃性与探索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加入到思维导图当中,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表达观点等多种能力。教师可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下指导学生利用电子化思维导图工具绘制编辑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思维导图能够动态展示、互动操作、增强教学效果与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并进行深入思考,增强阅读趣味性与参与度,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促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2.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活动,并与课堂讨论、展示等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画出思维导图进行复述与交流,指导学生出示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以及讲解与探讨思维导图所包含的知识,督促学生重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复述与交流中加强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综合性品质与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如《红楼梦》阅读教学时,老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形式进行阅读,由学生通过小组内协作绘制导图,课堂教学时通过小组汇报对其导图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小组合作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同学们能够一起讨论《红楼梦》的话题,人物关系,剧情发展,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小组汇报部分,同学们可共享自己的思维导图来展示自己对于作品的认识与分析,观察不同角度的问题,引发思维碰撞与思想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绘制导图、汇报讨论等活动中,能够对作品进行多角度检视,发展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促进阅读理解与分析,让阅读教学更生动、更有趣、更有实效。

2.4应用思维导图布置探究任务,提升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促进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来安排探究任务。教师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与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建立联系,进行思考,最终获得独立见解。从课文深层内容入手,使学生以导图为导向,理清课文深层意义,在自主绘图中深刻理解全册课题。教师可对全本课文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或典型情节绘制导图,使学生透过课文表层内容去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继而促进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发展。通过该策略可以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

3.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主题、整理知识点,促进思维深化和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文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24(12):73-76.

[2]段素平.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红楼梦》为例[J].语文世界,2024(12):36-37.

[3]张晶.主线速读、主题精读、主动重读: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三策”[J].语文天地,2023(05):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