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关怀:内涵、特征及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跃昆 赵艺焕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关怀,重点分析了其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社会公平与正义、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特征不仅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还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完善教育体系、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人文关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有效落实。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文关怀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应对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社会公平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关怀路径研究(XCX20240117)


1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面需求,特别是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人文关怀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文关怀不仅是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国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关怀,分析其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2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关怀的内涵

2.1 人文关怀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人文关怀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概念,其基本定义涉及对人的尊重、关注和关爱,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求。从理论上讲,人文关怀不仅包含对个体基本权利和尊严的维护,还包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西方人文关怀理论起源于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变和深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如儒家强调仁爱和礼仪,道家注重自然与人和谐共处。这些思想与西方理论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2.2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关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都对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关怀的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不仅强调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还注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追求经济指标的提升,还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

2.3 人文关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在人文关怀的引导下,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关注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权利,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得以加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得以维持。此外,人文关怀还显著提高了国民的幸福感。当社会政策和发展措施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时,国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自然会提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幸福水平,还为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源泉。

3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关怀的特征

3.1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关怀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核心理念强调把人的需求、权益和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在政策制定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体现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例如,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政策,都体现了对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视和关怀。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确保基础教育的普及,提升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同时在住房政策上推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措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人民真正感受到现代化发展的福利。

3.2 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公平与正义的内涵包括机会均等、权利平等和分配公正等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公平与正义不仅体现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更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具体落实。例如,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提升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注重城乡平衡,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贫困地区加大教育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派遣优秀教师支援当地教育,同时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此外,在劳动就业领域,政府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行平等就业政策,打击就业歧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这些措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得以维护,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3 全面发展的要求

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定义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提升。人文关怀在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关注和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进步。例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设立文化基金、建设文化设施、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在社会服务方面,政府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供便捷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4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其基本概念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关怀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非常突出。通过倡导环保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现了对人类共同未来的责任感。例如,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不仅是对当代人生活质量的保障,更是对未来世代的深切关爱。例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包括退耕还林、河流治理、空气污染防治等项目,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政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负荷。通过这些努力,既提升了当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4.1 政策支持

政府在推进人文关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和调控者,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来促进人文关怀的落实。例如,政府出台了针对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措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些措施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帮助,还涉及教育培训、就业扶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医疗保障,通过增加医疗设施的投入和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政府实施全民医保政策,降低医疗费用负担,使更多人能够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这些政策举措不仅在短期内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在长期内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2 教育体系的完善

教育在促进人文关怀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全民素质,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政府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例如,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学杂费,并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推动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此外,政府还支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为不同年龄和职业背景的人群提供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这些具体的教育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也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重视教育、关爱人才的良好风尚,进一步促进了人文关怀的普及和深化。

4.3 社会文化建设

社会文化在塑造人文关怀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广泛的社会宣传,可以有效地弘扬人文关怀的理念,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各地开展的传统文化节、社区文艺演出等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尊重人、关爱人的价值观。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还积极推动公益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志愿服务等,促进文化交流和社区互动,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此外,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电视、互联网等,大力宣传人文关怀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树立榜样,激励更多人参与到人文关怀的实践中来。例如,通过播放有关志愿者服务、公益项目和优秀教师的纪录片,让公众了解并认同这些典型事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

4.4 经济发展的平衡

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密切相关,只有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在经济政策中融入人文关怀,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例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仅要考虑GDP的增长,还要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政府通过税收调节、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等手段,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通过推动绿色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从而在经济发展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例如,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政府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帮助其成长和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4.5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例如,政府加大对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确保每个人在面临生活困境时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具体的社会保障措施包括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完善失业救济制度等。例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养老金保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必要的医疗服务;完善失业救济制度,提供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些措施不仅直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例如,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能够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5 结论

5.1 研究总结

本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关怀进行了全面探讨,揭示了其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社会公平与正义、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特征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也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2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文关怀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效果,尤其是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强化人文关怀。此外,人文关怀在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继续坚持和推广这一理念,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胡军良,耿宏宏.主体关涉·价值关怀·本土关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哲学逻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1):12-25.[1]胡军良,耿宏宏.主体关涉·价值关怀·本土关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哲学逻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1):12-25.

[2]刘培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意蕴、生成逻辑及时代价值——基于人民性的视角[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44(06):57-66.DOI:10.16444/j.cnki.cn33-1228/d.2022.06.003.

[3]燕道成.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J].传媒论坛,2023,6(0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