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分束缚 多几分精彩——浅谈语文课堂如何激活学生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淑玲

深圳市横岗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以前的评价标准中,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便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但是在今天,按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来衡量,这样的老师是不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这样的老师才是成功的语文教师。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活学生呢?首先老师要转变观念,抛弃以往满堂灌的习惯,要将学习语文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应绿叶衬托红花一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如何激活学生呢?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谈:

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何其之大。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我们应该将传统教育的高压型转变为宽松型“一二三,看谁坐得,四五六,手背后” 即将成为历史很难相信一个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人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更何况是这些好动的学生。我们固然不可能一下子开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屏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

作为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的教师,是教学中良好氛围创设的关键,是引发“主体”学生情感的“催化剂”,是课堂气氛的“调色板”。老师在上课时,脸带微笑,和蔼可亲,声音悦耳动听,学生一看到这样的老师,心情肯定会很放松,感觉如春风化雨般。我有时在课前几分钟会放些纯音乐给学生听,美妙的旋律,一下子让学生安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少不了让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出来时,学生往往会很紧张,教室里一下子气氛凝固。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答不出来而批评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或让别的同学来帮助他。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才能冲破重重束缚,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二、重视导入语,巧引学生入课文

一节好的语文课,各个环节应是紧凑有致的,一环扣一环。这导语就好比第一印象,头开的好,课上起来也就特别顺。更重要的是,精彩的导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论语十二章》时,由于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古文,对学习古文有畏难情绪,而且认为古文很枯燥。为改变学生的看法,一上课我并未跟学生大段介绍孔夫子及古文的常识。我设计了几个抢答题,其中有一个是“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选出十位历史名人,请问排在第一位的是谁?”答案是孔子。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认识到了孔子及《论语》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的重要性,接下去学习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标题引入情境创设等等。短短几分钟好像不起眼,但是利用好了,学生的思维就激活了,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第一个兴奋点。

三、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一篇课文的分析探究,离不开对课文问题的设计,有时一堂课可能就是通过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提问学生可学生就是说不出来。一方面可能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可能问题设计得不科学,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无话可说,课堂变得很沉闷。在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哲理诗时,学生很难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诗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聊天,学生马上就“活”了,七嘴八舌说起来了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中问题迎刃而解。课文中讲的很多道理,毕竟是作者的生活体验,离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将问题设计得更加人性化,生活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和内化,离不开主体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阅读骆驼祥子》时,我便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专题阅读,各小组要根据专题进行阅读,成员有分工,合作完成阅读报告。完成后,小组要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老师只是起辅助和引导作用。魏书生说他很“懒”,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懒”,这正是为了把更为广阔的课堂空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唯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素质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

五、课堂上要贯彻激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在朗读《木兰诗》时,班里有位男生朗通得特别有感情,我大大地表扬他:“老师今天收获很大,发现了一个朗诵天才。”学生们一听,都乐滋滋的,读起来热情更高了,感情也更投入了。

在课堂上,老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就会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

语文这门学课,很多情况下,有思考就有答案,且往往答案并非唯一,即就答案唯一,那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勇于发言,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少一分束缚,多几分精彩,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展翅高飞。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