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杨氏之子》课时学历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戴瑞超

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寨郝中心学校 2565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基本信息

主题:东方智慧--聪慧少年

课时:1课时

对象:五年级学生

人数:30

二、学习内容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属于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非常简洁,共55个字,五句话,说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主要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的第三学段有这样的表述:“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本单元(本课)创设聪惠少年养成记的情境,通过完成“读一读,感受古文之韵”“品一品,走近杨氏之子”“演一演,我是聪惠少年”的活动,在朗读古文、理解古义的基础上,体会杨氏子的“聪惠、语言巧妙”的人物特点,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识“诣、禽”2个生字;读准“为”“应”两个多音字;会写“梁、诣、禽”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停顿;通过对比阅读,在朗读中通过变换语调、语气和节奏表现小古文的韵律美;借助多种方式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准确说出课文大意。抓住关键词句,分享文中风趣的语言,通过合理想象人物心理活动,体悟人物鲜明的特点。

四、评价任务

活动

评价任务

活动一:读一读,感受古文之韵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节奏。

2.读好人物对话,读出文言文的韵律。

3.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说出文章的内容。

活动二:品一品,走近杨氏之子

1.小组合作,画出表现“甚聪慧”词句。

2.想象人物心理活动

活动三:演一演,我是聪惠少年   

1.激趣问答,考验机智

2.拓展故事,课外延伸。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文言文了。其中有讲智慧少年故事的。我们来回顾一下,出示机智砸礁的司马光;善于观察、不取道旁苦李的王戎。

在这些故事的滋养下,我们正在成长为一个聪慧少年。出示“聪惠少年”养成记任务。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九岁的少年。他是?杨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题: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

与生互动:老师姓戴,我是戴氏之子。师:请问你姓?生:我姓李,大家好,我是李氏之子。师:孺子可教也。

本文出自《世说新语》,我们并不陌生《王戎不取道旁李》也出自此书。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生读,师补充。

那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走过课文,

(二)读文言文

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1、请同学来展示。(生1读;生2点评。生3读,生4点评)

2、读准一个音

“为”设果,果有杨梅。w è i

1)找出依据,请出字典助手。(依据字义定读音)

2)老师来考考大家:是(  )给(  )端来了水果?

 生: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水果。

3、读准一处节奏

师:字义不仅可以定音,还能定节奏呢!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师先范读,学生听不同。

2)根据预习搜集的“家禽、禽”两个字义,来划分节奏。

4、师:因为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节奏的划分主要依据于它的意思,就像家/禽这个节奏划分一样。

1)请节奏符“/”来帮忙,学生在文中标注。

2)教师指导朗读。难点在于教学生如何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学生展示,学生依据量表评价。

评价项目

星级评价

读准字音

 

读通顺句子

 

能读出节奏

 

 

 

 

 

 

 

5、(师:大家读得渐入佳境了。古人读文率很讲究,有时,一杯清茶,一首音乐,然后娓娓道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习后,展示读。

(三)、理解文意

1、看图片,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是?杨氏子、孔君平(板书)

2、学习任务二: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和翻译支架,尝试读懂故事,不明白的同桌之间交流。

 

 

 

 

 

 

 

 

 

 

学生依次翻译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乎儿出。指导书写“诣”。学生书写后,依据评价量表,同桌互评。

3)为设果,果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大子家人禽”

2、尝试着对读。什么是对读呢?教师读白话文,学生来读文言文。

要求:这次读可不是读出声音就行,还要读出其中的意思啊(1)梁国有个姓杨的孩子九岁,特别聪明!(读出赞扬的感觉。)

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于是把杨氏子叫了出来。

杨氏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水果里有杨梅。(指导水果至少有两种)

(师笑着读,然后一本正经地读)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扬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初次合作,如此默契,真好!

(四)探究“聪惠”

1、明确“聪惠”的意思,补充《说文解字》中:“惠,仁也。”表示仁爱、仁厚的意思。

2、出示学习任务三:

小组讨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 “甚聪惠”?

1   生2   生3

3、探究孔君平心理活动

1)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一盘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看了看杨梅,眼睛一转,笑眯眯看向杨氏子。想一想,孔军平的心里此时在想什么呢?生1都说杨氏子聪明,为何不考考他?生2:杨氏子姓杨,杨梅第一个字也是杨,我在这考考他吧!

3、探究杨氏子的心理活动

1)杨氏子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

2)杨化子此时在想什么呢?

1:孔君平拿姓氏来开玩笑,做文章。我也要想一个和"孔"有关的物品。生2:他想到了孔雀

3)为何想到孔雀?

4)明确:妙答(板书)

5、教师质疑:既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杨氏子直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岂不更简单,更直接?

1)师生合作读

 师读旁白,学生读现代文。重复3遍。

师:杨氏子立马回答道   生:孔雀是你家的鸟。

2)探究杨氏子加上“未闻”两字,将话锋变得委婉有礼。板书(委婉有礼).

6、激趣妙答

如果来者是李君平,你会怎样回答?

如果来者是黄君平,你会怎样回答?

如果来者是乌君平,你会怎样回答?

(五)读出古韵趣味

看,大家都笑了啊!

1、既幽默风趣回答问题,又不失礼貌!妙哉!~.我们再来该这篇小古文,就更应该有滋味了,相信此时读更有韵味。(齐读)

2、让我们穿越到古代,

打开原版《世说新语》,想一想古人读书时的样子,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我们坐在刘义众身边,让我们一起来读。

(六)拓展延伸

师:喜欢这样的古文吗?

它出自《世说新语》,在其中还有许多像扬氏了这样聪惠的孩子。例如孔融让梨……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找一找这些文章,相信你会有收获,下课。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