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发展
正文
引言:
教改深化之际,涵养核心素养已显著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关键追求。作为提升学生历史分析力与文化涵养的核心课程,初级中学历史的有效教授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增进具有直接影响。然而,目前中学阶段历史教学仍面临着不少难题,这限制了它作为教育工具完全功效的发挥。因此,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深,导致他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关注历史事件、时间线和人物的记忆,而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种片面的目标设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依赖机械记忆,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层理解和分析能力。历史教学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然而,目标设定的偏差使得历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知识,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单一的讲授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仅仅是消极地吸收所给予的知识,难以获得主动思索与深入探索的空间,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缺少热情与自发性。讲授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往往只能机械地记忆历史事实,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学校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例如,缺乏历史纪录片、虚拟博物馆、历史模拟游戏等多媒体资源,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学习过程单调乏味。此外,教学设备的落后也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可能性,难以创造出一个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使得历史教学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一)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核心素养导向。这意味着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要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其中,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应突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求,并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分析、历史比较和历史推理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历史,形成多元的历史观。
(三)强化历史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目标中,强化历史价值观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历史价值观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对历史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介绍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念,如正义、平等、自由等,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提升。
总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明确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强化历史价值观教育。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对历史学知识的掌握,推动其整体素养的均衡提高。
三、改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单一教学方法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例如,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或“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互动中共同进步。譬如,教师能够把班级划分为几个小队,每个小队安排一个历史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阅、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报告。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如用动画或影片展示二战时期的战斗场景,或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人物的对话,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历史体验感。
四、结束语
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和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需要共同努力,克服现有的困难和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体验,帮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宋树玉.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10):2.
[2] 史调林.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21, 000(041):145-146.
[3] 刘建富.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少年, 2021(30):0167-0167.
[4] 过倩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J].[2024-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