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
摘要
关键词
中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优化
正文
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确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法律地位。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生源危机、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模式单一、课程改革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和岗位的需求。
1 中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分析
1.1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任何一个学科专业都离不开时代的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建设时代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精尖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是产教融合的全面推进;三是新时代高教改革创新的要求[1]。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正在赋予这种快以全新的加速度。在技术层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在政策层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引企入教”驱使教育教学深度变革,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然而,在进行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均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二是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现象;三是创新创业应用能力不强。
1.2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在不断变革和更新,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型的教育模式,成为中职倡导和推行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自主、灵活、创新的办学主体中,校企合作办学更是得到了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的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其敏捷性和创新性,更有利于灵活运用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背景下,意味着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和成长,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好地互相支持和补充,实现优势互补。近年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人才培养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致力于培养出更加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工匠人才。
2 中职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策略
2.1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统筹与管理,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中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处,主要负责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协调与沟通,负责进行项目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并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立一支专职职业导师队伍,对接校企合作有关的工作事项。按照《教育法》相关要求,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人员是由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担任,每个专业至少有3个的企业作为专业建设的支撑,初步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强产教融合,大力建设校内实训、研发基地,给予各专业仿真教学平台和校内实训平台,并通过平台建设引入企业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开发项目化课程模块,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在推进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要坚持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从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课程、建强实训中心、优化师资队伍、出版配套教材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规划,一体式推进建设,通过创新手段和激励,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2]。
2.2成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为促进双方发展而共同努力的举措,这种合作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不仅可以促进资源与需求的高度对接,形成互补、互惠、互利、互促的良好合作关系,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弱互补、有缺补强、供需互补等多重效应的目标。在校企合作中,实训基地建设主要立足于双方合作资源的深度整合,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的最大化发挥与结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知识、技术、经验等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培养平台,培养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还体现在品牌效应的传播上,学校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可以相互借助,产生连带效应和延伸效应,提升双方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声誉,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接触到企业一线的实践机会,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且,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学、实习或合作研究,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升专业素养;企业也可以提供实践基地、项目合作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实力。此外,校企合作还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合作事务、定期评估合作成效等方式,确保双方合作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不仅使校企合作更具体化、有效化,也能够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更为稳固的保障。
2.3大力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生产类优质人才,中职学校要以生产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基础,把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前提,充分发挥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把校企实践教学基地转化为集综合培训实习、教师培养学习、教科研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学习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推动共同进步发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新时代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院以技能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生态系统,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性实践;二是综合性实践;三是研究创新性实践;四是社会实践[3]。同时,参与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筹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赛事,这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勇于担当、知识专博结合、创新实践能力等均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将现场创新劳动实践融入教学当中,创设企业现场真实生产情境,将“理论+实践+实战”有效融合、彼此促进,强调各专业实践环节的相互融通,让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升华,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导向,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结语
产教融合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当前职业人才培养与生产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职院校要积极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积极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以此构建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践,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慧,李敏,肖寒.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32):79-82.
[2] [2]黄金凤.基于产教融合中职茶叶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22,(31):50-52.
[3]刘健.浅谈中职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2,(21):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