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中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运用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殷璐

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关二小 安徽省芜湖市 2412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能借助图片读懂语言简单的小故事,理解基本信息;能根据图片或关键词,归纳语篇的重要信息……[1]可见,教材插图已经不再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拟从教材插图的使用现状出发,通过对人教PEP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教材插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使用现状

1.教材插图使用率较低

多数教师表示插图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资源,能够明白教材插图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近一半的课堂对教材插图视而不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会寻求多媒体的帮助,制作精美优良的课件,但在大量使用网络资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课本原有的插图。虽然炫酷的多媒体技术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但却没有抓住教材编者的用意,也没有抓住教材插图背后的含义。

2.教材插图解读浅显

细看使用教材插图的课堂,会发现教材插图的使用形式单一,多数课堂将教材插图作为课件与课本之间的过渡媒介,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插图的解读流于形式,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材插图以卡通漫画为主,缺乏真实的实物图,学生难以将现实生活场景与教材插图相结合。另一方面,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指导,在教材插图与文本知识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连接[2]

、核心素养下教材插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3]。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同时,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单元实施课堂活动,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应该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单一的碎片化的知识传授[4]。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对教材插图进行有效运用。

1.聚焦主题语境,搭建主情境图与单一课型的桥梁

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单元主情境图作为每个单元的开篇,其实是开启单元知识学习的一扇大门。它包含了诸多要素,这些要素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虽展示角度有所不同,却指向同一个主题,且各要素层层递进,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延续性[5]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下Unit3 At the zoo主情境图,呈现了Miss WhiteMr. Jones带着孩子们在动物园游玩的场景。而在A部分两个板块的插图中,均是Miss White带着AmyZhang Peng在观赏动物,我们可以将主情境图用于课前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元主题并感知核心语言。

先利用主情境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之后,进入主题语境At the zoo”,并感知单元主题“Animals at the zoo”,继而复习已学动物单词,为新课做好铺垫。再由相同的地点即长颈鹿观赏区,送走了主情境图中的Mr. JonesChen Jie两人,迎来了Miss White, AmyZhang Peng三人,自然过渡到对话部分。 

A部分单词课可以设计如下:呈现主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长颈鹿,说一说它的外形特征。而后观察单词课部分的两只长颈鹿,对比之下,他们的外形区别一目了然。而嘴里吃着香蕉、手里拿着苹果的胖猴子与注视着同伴、想吃香蕉的瘦猴子也形成鲜明对比,fatthin的缘由也揭开了谜底。

 

 

 

 

                                                

2.立足单元整体,发掘插图在课时递进中的作用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各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各课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教学要遵循整体性和延续性,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内各语篇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体现层级间逻辑关联,并明确插图在层级间的作用[6]

仍然以Unit3 At the zoo为例,主题是Animals at the zoo”。学生对动物园里的动物没那么了解,因此A部分聚焦动物园里不同动物的整体外形特征,B部分则关注动物的局部外貌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体现了循级递进的特点。

观察A部分两幅插图,发现:大家的观赏位置位于栅栏和围墙之外,而动物处于各自生活区域的中心地带。观赏者第一眼留下的便是远处动物的整体印象,即A部分学习内容。随着空间变化,我们来到B部分。观察插图,发现:我们已身处动物的身边,可清楚地看到动物的各身体部位,加深了大家对动物局部特征的了解。

通过插图点拨学生,使明白:位置的变化影响了视线范围,我们由整体来到了局部,语言表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周全。 

3.把握单元基调,挖掘教材插图背后的暗语

单元整体设计中每个单元的基调是不同的[7]Unit3 At the zoo是大家在动物园游玩,所以整体基调是有趣、欢快的;而Unit4 Where is my car?的整体基调则是情绪:找不到物品的小着急与找到物品的小欢喜,在情绪交替之间,本单元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养成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那基于物品整理的情绪基调,该如何通过插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收拾物品的良好习惯呢?

B部分对话课为例,引导学生观察Let’s talk三幅插图,通过Mike的面部表情,可知其情绪变化:由找不到帽子的小着急转向找到帽子的小欢喜,也可知对话发生在野营即将出发前。观察课本左侧插图Mike的表情与动作,引导学生预测Mike的话:Where is my cap?而妈妈的回答是:Is it in your bag? 得到Mike的否定。妈妈的反问配上无奈的手势,我们可以读出Mike的拖沓:野营要出发了,所有物品不是应该整理好吗?观察右上插图,妈妈又问:Is it in your toy box? 这一次Mike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帽子,妈妈为什么会知道帽子在玩具箱里呢?我们是否可以合理认为:Mike的玩具箱其实是妈妈整理好的,所以她才会清楚物品所在的位置观察右下插图Mike背着行囊,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对话到此结束。但教学真的到此结束了吗?我们是否可以增加一张Mike野营结束后回来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次,Mike会怎样收拾自己背包里的物品呢?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把握物品整理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读出插图中的细节信息,挖掘背后隐藏信息,并对插图进行必要补充,真正落实学科育人。

本文基于“运用插图辅助教学是有效的”这一前提,认为教材插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有着文字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效运用教材插图,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符雪妮:小学英语教材插图使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2017.

[4][5]潘佳:系统论的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英语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22(11):71-73.

[6] [7]钱赛群:整体解读教材插图 有效培养思维能力[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0(5)39-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