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沟通与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的关系及落实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艳雯

西宁市第二中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

在初中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心理沟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本文探讨了心理沟通与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的关系,并提出了具体的落实策略,旨在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心理沟通;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落实策略

正文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引导者,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1心理沟通与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的关

1.1心理沟通与德育教育工作相互促进

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其做好心理沟通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首先,思想交流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开展的一个关键环节。班主任要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需要和困惑,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通过有效的心理交流,可以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关系,从而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他们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行为规范,促进其健全的个性与素质。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学生行为动机,以便更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在实际工作中,心理交流与思想政治工作互相渗透。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感受与内在需要,采用心理交流的方式。此外,在进行心理交流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

1.2 心理沟通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

心理交流是班主任和学生交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既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又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心灵交流是一扇窗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灵[2]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坦诚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困惑,期待,挑战。通过对学生的深度理解,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上、人际关系上或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而为班主任教学提供帮助。其次,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交流,促进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信。基于相互间的信任,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从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真正思想与情感。通过建立起一种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既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被重视、受到尊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另外,心理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和需要。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的成长环境、个性特征、利益喜好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心理沟通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给予针对性引导与关爱,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心理沟通促进中学生道德水平提高

心理沟通是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很大的转变,在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压力。在这一时期,积极的心理交流有助于中学生应对挑战,促进其品德的发展。首先,心理沟通对提高中学生道德认识具有重要作用[3]。通过与班主任老师的深度沟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确定正确的行为准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道德判断促进学生的道德批判思考。其次,心理沟通对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德育工作中,心理引导是德育教育中一种非常有效教育手段,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比如,班级教师可以通过讲道德故事、开展情感体验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学生道德水平提升。

2 心理沟通与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的落实策略

2.1培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行有效地师生心理交流要求学生充分相信老师,并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敬,对学生问题耐心倾听。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和平时的生活中要与学生友好相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一个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教师形象,对学生多加关心,并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深厚的师德和老师的关爱,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信任和情感。同时,班主任也要维护好自己的榜样,让学生们相信班主任,愿意聆听班主任的教育,认同班主任的观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心理沟通,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2.2 教师在心理沟通与德育中运用情感艺术

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除了传授知识、规范行为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需要。所以,在学生的心理交流和道德教育中,利用情感的艺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情感变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疑惑,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情感沟通中,构建师生间的互信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与支持。教师在进行情感沟通时,应注意语调、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面的使用,要做到“推心置腹”,不能一味地“说教。其次,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是良好的方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注意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案例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

2.3创新多种德育和心理沟通方式

目前德育工作中,心理沟通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对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方法,却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为此,必须在德育与心理交流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为此,教师必须在德育教育与心理交流方法上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需要。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道德教育与心理传播途径进行改革[4]。比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为学生营造更为逼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咨询,从而使学生心理上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此外,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与心理交流的创新。比如,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道德教育与心理交流的重要作用。

2.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大部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反抗期,家长们还沿用着儿童时代养成的服从、指挥的教育模式,这使得大部分初中生都对平等交流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尊重道德教育,运用适当的灵活的自由空间,从青少年的视角提出有用的建议,引导学生走向健康的发展。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老师也不能“一刀切”地把他们的手机给没收了,因为那样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应该推荐一些符合初中生智能发展水平的实际游戏,让初中生形成远离手机领域的意识,从而促进班级道德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心理沟通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个性化的心理沟通方式以及融入日常德育教育活动等策略,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发挥心理沟通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方军.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J].新课程研究, 2022(8):84-86.
[2] 袁红利.心理沟通与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的关系及落实策略[J].精品生活, 2022(15):0076-0078.
[3] 谭达培.为心灵护航,为梦想扬帆——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4):131-132.
[4] 叶镜添.浅析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8):131-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