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冉红

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 545000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言文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拓宽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下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

正文


1前言

通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对策,我们可以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言文作品中的历史文化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通过品味语言、探究文本意蕴、创作续写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优美之处,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组织文学赏析互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文化体验活动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后,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传承和发展文言文的艺术传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弘扬我国历史文化。

2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定义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定义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集中体现。它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现出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这方面的核心素养涉及到对语言规则和文体的理解、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以及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等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和提升的思维方法与品质。这方面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思维的升华。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方面的核心素养包括对文学、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与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这方面的核心素养涉及到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精神,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格,以及增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1]

3 语文核心素养下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的对策

3.1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课堂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来强化高中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讲解部编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秦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背景知识的充分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文化背景资料。例如,使用录音或视频展示相关的历史片段、地理背景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解读文言文中的生字词语是学习古文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词典和注释理解古文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词义、文义。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可以灵活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精读、泛读、速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将文言文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文言文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和体验。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或者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如编写剧本、改编故事情节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构建出一个实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

3.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教师在构建语文课堂时,应该利用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在教授《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言文的优美语言,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的修辞手法运用、节奏感营造、形象描写准确性等。指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配以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以增强学生对《滕王阁序》的感官体验。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风景背景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引导他们以自身经验和情感回应文本中的情感和启示。还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造性写作,例如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续写《滕王阁序》中的后续内容或采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创作。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的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建构实效课堂,并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3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在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效课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对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在教授《离骚(节选)》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在教授《陈情表》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李密对祖母的深厚情感,进而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可体会到作者在忠孝之间的艰难抉择,从而引发对价值观念的思考。在教授《项脊轩志》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如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等主题,深入了解历史变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场所,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在课后或特定时段,鼓励学生进行与文言文相关的文学创作。可以要求他们模仿或创作文言文小片段,或者写以文言文中的故事为背景诗歌或文章,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传承我国历史文化[3]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建构效课堂,并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同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效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现有实效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爱民.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路径[J].读与写:下旬, 2021(4):0049-0049.

[2] 李大航.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探讨[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010):0115-0115.

[3] 嵇莉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构建文言文高效课堂 ——以《后汉书·阴兴传》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 2021(2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