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学科教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教育实践
正文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经过多次探索和调整,也走向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入改革,新时代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契合时代呼唤,在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关注到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基于此背景,开展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探索。
1.学科教学知识概述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学科内容以一种不同能力和不同背景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授的知识。即“表征、组织一门学科令其可教、可被理解的知识。它包括某个学科教学内容的实质结构和章法结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包括呈现这些内容最有力的形式,如类比、举例、示范、解释与演示,这些方式要考虑到不同背景、不同阶段的学生,让他们易于理解;也包括进行某一学科教学对全盘进程活动所做的安排,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流程。”这是一种将学科、教学和课程综合起来的知识[1]。但它与原有的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与教育知识不同的是,它更多地关注特定的情景下的主题内容;与主题知识不同的是,它是一种为使课程更高效地进行教学而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将主题与教学方法相结合,针对具体的问题,通过合适的组合形式向学生展示,体现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职业素养。它不但包含了教学具体内容的方法,而且也包含了为什么学生对某一科目的理解是难是易,并排除了学生的误解。这些知识是教师所独有的,它反映着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的专业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科教学知识显得尤其重要。比如,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与认识程度有准确的认识,在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与表达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知识转变成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常见的偏误,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针对性地纠错和补充策略。
2.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
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教学大致需要三类知识: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其中,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包括关于学生的知识、学习环境、教育宗旨等方面的知识[2]。在教学时往往需要把三类知识融合,才能把科学形态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知识。
2.1数学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是科学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对数学本质的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方法等多个层面的内容。首先,要重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课程知识是指对基本概念、原则、规律、公式的掌握,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逻辑推理的过程认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认识到,数学并非由数与方程式所组成,它是一种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其次,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数学认知方法。“数学认知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数学思想,并掌握几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另外,数学知识还涉及对数学应用知识的理解。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职前小学数学教师懂得运用数学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2一般教学法知识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大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于抽象和形式的数学是不易接受的。因此,在对数学教学策略进行选择时,必须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兼顾数学的本质,体现小学数学的特点:生活性、现实性和体验性[3]。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和社会中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和逻辑归纳。其次,要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积极地揭示出学习知识的演变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适当地选取教学表现形式,更有效地反映问题的实质,从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2.3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
学科教育知识的建构与发展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转换。这一转换并非单纯地传授,而是将主题知识的表达与传授,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而言,这种转换就是把教师已有的数学知识顺利地转换成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这种转变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核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选出最适合的教学策略和表现方法。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先备知识,找出他们对某个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要使知识有效地转换,就必须对数学知识有深刻地认识,才能把它转换成容易被学生理解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懂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又要懂得它们之间的逻辑、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也要知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喜好,才能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3.以学科教学知识指导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对策
3.1注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改革教师教育实践方式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加强实践性,突出培养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出发,促进其职业素养、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而按照传统的高师教育模式来看,在培养职前小学数学教师方面,缺少精准的定位,同时也没有关于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全面素养的具体规定,这使得其很难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师资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学业成绩上。应加强大小学合作,为职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学真实教育环境,增强校内理论学习、模拟教学和一线学校见习、实习、研习的衔接度,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把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三类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体系。
3.2拓展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提高职前教师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构与应用学科知识,不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也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价值。为此,我们应注意扩展知识的教育价值,指导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首先,要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价值有全面地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注重培养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思维、解决问题、创新、协作等能力。通过指导师范生深刻认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激发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让职前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以后在教学中的教育功能。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扩展性知识应用的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习兴趣。
3.3坚持学科教学知识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范畴中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与课堂质量关联紧密。学科教学知识以整体视角涵盖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为保证课堂提质增效,职前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具备精湛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交叉融合的知识视野,熟悉多学科研究的范式和语言,将其与学科内容、教学方法相结合,落实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要求。因此,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不仅要强化数学学科课程内容,也要注重数学知识、数学学习的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整合。同时,要强化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与研究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促进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正式上岗后也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较好地适应教学实践工作。
结束语
总之,在学科知识视野中,对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应从多方面进行入手,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创新。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职前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Shulman L 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1-21.
[2] 黄毅英,许世红.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5-9.
[3] 陈雪梅,等.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 苏蕉桂.学科融合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2):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