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践对策
正文
引言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受到了较高的重视。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改革方案。这些文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也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及时转变思想,打破传统唯分数、文凭等错误评价理念,使教育评价的本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也要依据政策标准来对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进行创设,拓展教学活动范围,最终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保障。
一、核心素养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不断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在进行考核时应将这一因素作为核心标准,单纯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是不可行的。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理念,才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深刻体会语言文化的意义,这也为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彰显提供有利载体。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本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组别可以一起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在语文课堂中,各个小组可以在课堂上按照这些所找到的学习资料来对文本展开分析,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组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分工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性。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积极人生观、价值观是开展教学评价的主旨方向。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不但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具体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新体系时,要从教学特点出发,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来实施科学且合理的评价。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
(一)审核教学目标,确保方向明确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是促进教学稳定、有序进行的首要条件。准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错误的教学方向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以此来有效完善教学目标,科学的判断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合理性,充分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前瞻性优势,从而更好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这些具体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清楚教学内容和方向。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以考核为主的形式弊端。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这也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假如教师不能与这一主旨相一致,那么就可以断定教师目标的设计并不科学,自身的教学思想有待改进。教师应利用这一主旨来全面审核与思考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单元,在开展评价时一定要及时明确不足并进行改进,教师只有足够关注这一问题,才可以有效优化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
(二)讲究语言技巧,树立学生自信
比如,教师在对《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对阅读重点内容进行构建。从这一阅读文章来说,核心内容就是作者对自身童年经历的回忆,通过扮演老虎演出失败的经历展现出自身美好的童年经历。教师在对研读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全面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的过程,最终教师需要科学且合理的评价学生们交流和讨论的结果。教师可以对多元化的问题进行设计,比如:“首先,大家认为文章中的窝囊大老虎可笑吗?其次,大家的童年生活是否出现过类似的经历呢?这一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值得铭记的东西呢?”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阅读文本的主旨内容。例如部分学生会回答:“这一经历让自己很丢脸,再也不想上台表演了”教师对于存在这一想法的学生就可以给予正向和激励的评价,要引导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这种经历只是一个小插曲,能够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通过这些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有深入的感知。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研读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的过程中,也是有效改进自身教学模式和语言表达的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三)关注学习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
将“多元化评价”模式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及时改进自身评价思想,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着显著的差异,其更加强调“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参与感。形成性评价的开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出发,仔细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变化,并给予学生精准且及时的反馈。这一评价模式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借助于互动和交流,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监控能力。从整体层面来看,形成性评价可以更好促进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并不是单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衡量。学校可以对学生成长记录进行构建,全面记录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在成长记录中记录学生的写作草稿、修改稿和最终定稿,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结论
总而言之,教育评价体系往往会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增快,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工作有较大的成果,然而随着不断转变的多元需求,教师一定要改进传统的评价模式,使评价制度更加完善且多元,对过程性评价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化情怀进行有效培育,最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向文.探究核心素养下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20):1.
[2]左开俊,陆敏刚.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6):76-80.
[3]刘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如何落实“以生为本”[J].今天,2022(23):0095-0096.
[4]王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9.
[5]毛洪艳,陈秀军.例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素养导向,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J].教育进展,2023,13(6):3553-3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