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时代少数民族说唱文学伊玛堪传承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伊玛堪,说唱,文化,创新
正文
一.赫哲族伊玛堪概述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边疆古老民族之一,世代以渔猎为生,现有人口4640人(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数),主要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不但创造了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
伊玛堪被列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艺术形式主要特点是以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通常不依赖任何乐器伴奏,表演者通过说唱结合的方式叙述故事,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包括赫哲族的历史、英雄故事、萨满信仰、渔猎生活和爱情故事等,不仅展现了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和地域特色,还承载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
赫哲族伊玛堪的节目类型及演出风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即"伊玛堪大唱",是指以说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英雄与传奇性的节目内容;"小唱"即"伊玛堪小唱",是指以唱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抒情性内容的短篇节目。其曲调多样,包括赫尼那调、赫里勒调等,唱腔则分为青年腔、老年腔、少女腔等,讲唱过程中常有即兴发挥,伊玛堪不仅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誉为“赫哲族百科全书”,对研究赫哲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伊玛堪历史悠久,是赫哲族的文化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而且被誉为赫哲族渔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保存了极有特色、极有价值的原始渔猎文化。
二.赫哲族伊玛堪传播现状
(一)赫哲族语言问题导致传承难以为继
据可靠资料,在赫哲族聚居地佳木斯市敖其村,同江市街津口民族乡,八岔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等地,33名受访者中共有22人会讲赫哲语,占调查总数的64%,且年龄均在50岁以上。而在这会讲赫哲语的22人中,仅有12人能掌握80%的词汇,50岁以下的赫哲人几乎都不会讲赫哲语,赫哲族民族语言正处于一种自然消亡的状态。
(二)伊玛堪后继无人状态导致传承难以为继
伊玛堪正处于濒危之中。由于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伊玛堪歌手越来越少。同时伊玛堪的传承人的一个个相继病逝,后继无人,令人担忧。据调调,上个世纪土生土长的伊玛堪歌手有30余名。同样会讲赫哲语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会伊玛堪的人更是少之又少。21世纪以前,能说唱传统、长篇赫哲族伊玛堪的歌手全部离世,仅剩几位能复述出一些简单赫哲族伊玛堪故事梗概的老人,其年龄也都在七八十岁。从一百年前家家一位伊玛堪歌手变成如今所剩无几,伊玛堪已濒临消亡的境地。
(三)民众对伊玛堪的兴趣不高使传承难以为继
伊玛堪作为赫哲民族共同的精神产品,给予人们对一些典型而又传统的社会思想与行为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是赫哲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起到了教化和娱乐作用。但是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伊玛堪演出模式已经无法吸引新的观众。没有观众也就无法激励创作者去创造新的作品,这对本就后继无人的伊玛堪说唱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三.赫哲族伊玛堪文学传承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保存和传播依玛堪文学
目前,我国主要的社交平台出现两微一抖态势,即:微博、微信、抖音,据统计,2016年底,微信使用率达到了85%,各类社交应用也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平台实现泛社交化。而如今仍会伊玛堪的传人已是凤毛麟角,如若不对其所学所会的文化遗产进行文物式保存,那便真就将伊玛堪置之于死地了。所以我们要通过宣传警醒人们对伊玛堪作品的保存和保护。通过CD、视频和音频进行记录,再利用互联网进行保存和传播。基于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伊玛堪的宣传工作也要因地制宜,善于运用新媒介进行发展。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的形式,将传统文学形式生活化,将赫哲族伊玛堪带进大众视野,扩大伊玛堪的影响力。将伊玛堪从岁月长河中打捞起来,重新在人们生活中焕发光彩,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和传播依玛堪文学
1. 依玛堪和其他艺术的交融展现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和新的趋势,是解决当代世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甚至伦理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许多重要的科学突破、知识创新以及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都与跨学科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一些国家专门针对跨学科研究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如美国的NAKFI计划)和建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如斯坦福大学Bio-×研究中心)以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而伊玛堪的宣传工作恰好可以涉及音乐与戏剧界,借鉴格萨尔史诗由说唱到戏剧的转变,同时融入赫哲族独特的萨满文化与舞蹈形式,这不仅是伊玛堪的重生,更是文学界、音乐界、舞蹈界与戏剧界的多重交流,为各领域提供了创新的有力素材,如若实施得当的话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创新的壮举,更能为世界跨学科研究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提供极具说服力的证明案例。
2.伊玛堪本身形式的创新
受俄罗斯的人类学专家Mikhail A.Bulgakov教授在伊玛堪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加入本地灵媒元素的创新性改造的指引,本项目从赫哲族伊玛堪曲与词出发,对赫哲族伊玛堪原本曲目进行重新编曲和重新作词。其中对赫哲族曲艺中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的方式;对赫哲族伊玛堪原本演唱方式中加入中国唐代的变词、宋代鼓子词和起源纽约的rap元素;对歌词的韵脚和说唱方式进行创新改造,同时不改变伊玛堪内涵,保留对自然、劳动生活、英雄事迹以及社会活动的赞美和歌颂的正能量性质。
3.伊玛堪基于新算法创新传播
目前我国短视频软件的主流推送算法便是通过冷启动—流量池—个性化推送,通过这种算法,我们不仅有限避免了伊玛堪刚开始传播流量不足的问题,还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即使在不感兴趣的浏览者也能留下个眼熟的印象,然后通过浏览量的高低审核分析哪类风格、哪种形式、何种创新的伊玛堪更受大众喜爱,继续加强创新和传播的力度,从而符合个性化推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添加不同的功能,或是向某一类人群推送一些特定的信息,不断提高伊玛堪的传播效果。
(三)专注培养感兴趣的传承人
眼下伊玛堪传承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年老的相继去世,年轻的不会说唱。为此,有关部门想法设法加强伊玛堪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但是伊玛堪的学习绝非一朝一夕就会有所成就的,慕名学习的传人数量也不是很可观,所以加强对伊玛堪传习所的宣传是不容忽视的。社会上除非是地域或领域涉及赫哲族的人群,但大部分仍有很多人对伊玛堪闻所未闻。所以建立起使伊玛堪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宣传交流平台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这种工作措施能使得伊玛堪融入社会生活,也是从传统文化被大众接受、汲取、热爱到发扬的开端,也能更好地解决有相关兴趣的大众人群“求知无门”的境地。
(四)增加伊玛堪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除了要重视对伊玛堪学习的工作,鼓励帮助赫哲族人民传统节日庆典的习俗也是宣传工作的要点。协助赫哲族传统节日的举办工作,伊玛堪作为节日的“主菜”会通过这个机会大展拳脚,用其丰富赫哲族节日内容,可以对节日活动进行直播与采访,以形成地方特色文化代表,举办次数逐渐增多后也更为大众所熟知。同时鼓励赫哲族文化走进校园,大学生是社会与国家的新鲜血液,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责任心和创新思维都是赫哲族文化宣传的主力军。鼓励建立少数民族说唱社团的方式,吸引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的同学,开展说唱文学文化相关活动,为说唱文学传播工作添砖加瓦。利用课余时间教授同学们一些少数民族常用语言、歌曲,为同学们讲述民族历史文化故事,开展具有民族特色体育活动,使学生完成从认识赫哲族→对赫哲族感兴趣→参与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文学传播与创新伊玛堪工作的转变。
四.赫哲族伊玛堪传承的意义
(一)宣扬伊玛堪,保护赫哲族文化
宣扬伊玛堪不仅是对这种古老的说唱文学的保护,更是对濒危少数民族赫哲族的保护,能极好的解决赫哲族因民族人数极少和无本民族文字,处于自然消失的边缘的相关难题,将赫哲族伊玛堪作为非遗项目进行保护,不仅是为了挽救赫哲族的文化,更是为了将赫哲族带进大众视野和创新传承发展其民族文化,才是真正能让文化保持鲜活的手段。
(二)以典型案例为少数民族说唱文学传播走向提供借鉴
赫哲族与北方满族和鄂伦春族同源,说唱形式也具有很多共同点,可以作为研究宣传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典型案例。丰富以往的传播走向,立足新媒介时代,是通过实践性举措对以赫哲族伊玛堪为例的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多媒介传播的首次尝试,更是伊玛堪艺术内容与形式的极大创新,还是推陈出新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壮举。而且赫哲族伊玛堪作为少数民族说唱文学中的经典,通过创新探究能为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界和其他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研究提供具有借鉴性的宝贵经验和具有可行性的传播模式,从而揭开新媒介时代少数民族说唱文学的新篇章。
(三)凭借娱乐性加强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新媒介时代的到来虽然使得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更加便利,但是简化的信息无法彻底探究知识的深层内涵,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也偏向娱乐化。伊玛堪凭借其作为过去节日庆典与日常娱乐的口头文学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娱乐性,还有对英雄的歌颂,大自然的赞美和劳动人民伟大精神品质的赞颂。满足人民群众娱乐性的同时,又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具有教育与娱乐性质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团结
赫哲族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尊重、保护和传承赫哲族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理解。发展赫哲族优秀文化,有利于发展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期通过文化的大繁荣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大发展。
[1] 黄任远,刁乃莉,金朝阳《伊玛堪论集 下》[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 黄任远《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王友富《述论赫哲族渔猎生活:兼论赫哲族史诗《伊玛堪》的传承保护与开 发》[J]农业考古,2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