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下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熊彩凤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 江西省抚州市 344000

摘要

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重强调以“实践”为支撑与统领,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所学去分析、解决问题而奠基。而在新高考制度下,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为导向,去建构全新教学模式,来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塑造,则又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着力践行的重要育人使命。同时,通过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为学生在实践中深层次、全方位理解不同地理原理、观点、思想、方法等内涵而奠基,这也是提升地理教学实效的坚实保证。基于此,教师应以培育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为抓手,在针对性、系统化构建一系列实践活动、项目、任务等基础上,从多层面、多维度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尝试、去应用,以此来保障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增强,且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领域辐射而注入鲜活血液。


关键词

新高考制度;地理教学;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正文



在新高考制度的引领、驱动下,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途径、手段等研究,也成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而且,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地理教学改革导向的明确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也是推动学生实践、应用意识形成的关键支撑。可以说,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去建构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实践中学地理、用地理而搭建平台,则不仅是丰富学生体验、拓宽学生视域、升华学生认知的必然,又是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地理教学实效的坚实保证。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对课内所学的应用,又会为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助力,这势必更利于高中地理育人路径的拓宽。因此,教师在探析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时,应加强对课标、考纲等内涵、实质的深层剖析,在充分兼顾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建构体验式、探究性、多元化实践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让学生在积极动手操作、用脑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完备认知体系的形成,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使新高考制度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的实施、践行更为深入到位。

一、借助模拟地理实验引领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认知体系

因高中地理涉及的领域极为宽泛,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要求很高,以致将模拟实验引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各环节、全过程,则势必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奠基铺路。地理实验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模块,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地过程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落实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时,应以设计模拟实验为支撑,将地理学习中涵盖的重点知识、关键内容等,以实践的方式引入多维时空,为学生在知识学习、实验设计、模型建构、实际操作中增强思维、理解能力,且获得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助力。同时,教师可通过模拟实验的驱动,为学生将地理理论所学转化为自主探究应用而搭建平台,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地理教学在定位、导向上无限切近学生认知发展需求,以及新高考制度的要求。例如,在“地表形态变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研究“流水对地表形态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以实验任务,指引学生运用课前所准备好的木板、沙土、水壶等设计实验方案、开展课内实验,且在使用水壶在木板上方模拟水流,控制水流的大小、流速和方向的实践操作中,记录不同的情况下“地表”所发生的变化。以通过模拟实验的驱动,使看似抽象的地理理论得以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呈现,来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认知体系的构建。

二、通过探究地理活动促使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认知体验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是常见的教学环节,丰富多样的地理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比较好的学习体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高中地理极强的工具性、综合性特点,使得其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构建,自然更利于学生对一些重要地理规律、观点、思想等把握与内化,这又是营造和谐、欢悦的课堂氛围,且丰富学生认知体验的坚实保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时,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由探究、自主参与的机会,据此为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突破认知局限、丰富认知体验而助力,来活化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理解。同时,应将教师的适度点拨、引导、启发等,与探究活动有机关联起来,去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而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探究活动作用下,学生自发实践、踊跃探究的意识自会慢慢形成,这又是落实新高考制度的有力支撑。例如,在与“土壤”有关的知识点解析中,教师就可通过探究地理活动的建构,让学生以“土壤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当地土壤带来的影响”等为探究课题,通过网络资料查阅、户外田野探究等,去认识“土壤”的组成、作用等,来丰富学生认知体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三、依托小组合作项目推动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认知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而小组合作项目则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很多地理实践项目的完成,仅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发挥,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而小组合作项目的设计,则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教师以新高考制度为依托,不断强化对辐射范围更广、涵盖领域更宽的合作实践项目构建。让学生在分组实践、合作互助中彼此学习、借鉴、参考,且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小组内的协作、研讨、交流等,又会为其认知局限、困境的化解而拓宽渠道,这也是增进师生、生生课内互动,且确保地理教学改革向多维时空辐射的坚实保证。例如,在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的教学指导中,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我们周围的环境”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在宣传、推广相关环保知识的同时,去整合、归类不同人群的环保心理、认识等,为学生在探究中履行环保使命而铺路,来培植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向新高考要求无限靠拢而提供铺垫,以达到于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四、结论

总之,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实效的坚实保证,更是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植的有力支撑。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体验、所开展的探究等,又会为自身实践意识、技能的发展而提供支持,这势必更利于高中地理教学外沿之拓宽、效率之强化。同时,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指明了方向,其自然更利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缺憾的适度改进,而且会为地理教学延展性、丰富性、实效性的提升助力铺路。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时,应以新高考制度为统领,在充分吸收、借鉴、参考新高考思想、理念的基础上,从实践视域切入,去设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项目、任务等。让学生在实践的支撑下,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探索等途径,去得出结论、强化认知。使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作用于新高考制度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的落实,以及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塑造。

参考文献:

[1]营子情.新高考制度下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J].第二课堂(D),2023,(07):55-56.

[2]曾赛珠.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1,(31):77-78.

[3]任明冈,王剑.基于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策略[J].教学考试,2020,(45):72-75.

[4]姚红艳.新课程改革下云南高考地理试题的能力导向及启示[J].地理教学,2018,(22):61-64.


...


阅读全文